石五行是什么?
“五行的观念”,源于中国远古时代的宇宙观。 当时的人们把天分为上、中、下三界; 把地分成东、西、南、北、中五方; 把人身与天地相配,认为人身也有上、中、下三焦(即上焦在胸膈之间,中焦在腹中,下焦在腰以下)。 于是就有了「天人感应」的说法。
《书经·洪范》里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其下的注释里还有:「此五星行度之次也。」 可见五行是记载星象的术语。 五行还用于记载人的体质和病症,如中医理论中有「金实」、「木实」、「水实」等名词,表示不同的症状,也有「火邪」、「湿邪」、「燥邪」等术语,说明不同的病因。
人们用五行来记述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五类状态予以概括表述——这种观点后来被引入了哲学领域。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五行是指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它们相互相生又相克。 这就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古人从生活中观察到火的温度最高,能烤熟食物,便以「火」代表温度最高的物质;接着他们发现金属在高温下能熔化,便以「金」代表比「火」温暖更多的物质;然后他们将「水火不相容」的现象归纳为一种规律,推导出「水」是「火」的「克星」…… 就这样,五行学说的体系逐步建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