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五行属什么的?

余锦源余锦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微”是“无”的借字,从二、从隹。 甲骨文的“無”,像一个人站在树上,手持棍棒(或木杖)向下击打树木枝杈的样子;金文略作简化,更接近于本字。 在古代中国语言中,动词与名词经常可以互训。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个象形的本义就是“挥击树木枝杈”。

“無”的本义为“挥击林木枝杈以伐木”,引申出“砍倒林木”“斩尽伐绝”之义。再引申出“没有”之义。当表示否定意义的词头时又可以写作“不”(如《荀子•正名》“不待王命,不必朝一献,夕则退。”),此时又演变为“无” (即“無”的俗体)。 至于“微”字的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但至少和“無(wu)”有关联。

“微”小篆字形从末、从隹。段玉裁认为,末乃“艸之末也”,而草之末细小,因此“微”是“以小见大之象”。可见所谓“微小”并非本义。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凡无之属皆从无声”;清代段玉裁补充:“凡無之属皆微也”;“故凡言無者,亦皆言微也”。所以“”和“微”都有“无”的意思。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和“微”最初都是动词而非形容词,而且两者都可以表达“没有”的意义。但是,“無(wu)"侧重于“不存在某种东西的状态”,而 “微”强调的是“小的状态”。

另外,“無/无”还可以用作代词,指代自己,于是有了“吾”的字形。 而“微”不能当代词用,其意义只停留在“小而不可见的事物”这一层面上。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分化——“微”作为形容词继续用于描述事物的大小形态,而“(wu)"进一步发展为动词、副词等,用以表述抽象的概念——这就是今天的“有无"二字的基本面貌了。

宁凯亮宁凯亮优质答主

五行是古代阴阳家的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所以称为“五行的学说”或曰“五德终始说。 后来道教引入了这一概念来阐述神仙之学。于是乎就有了老子《道德经》中的那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中道就是阴阳的太极图;一就是阴阳未分时的混沌状态;二就是阴阳初分时的元气(又称元阳);三就是天地人三才之气(即精气神);四就是四时之气;五就是五行之气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