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五行属什么?
“博”在五行中属性为水,但这不是古书中的原始含义——因为古书中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尃”,而且这种注解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和用法。 先来说说“尃”这个字吧,《说文解字》曰:“尃,布也。象形,一其中也。凡尃之屬皆從尃。溥音同。”其意为:专门精通、分布、遍布之意;它的古字形像中间有一横线(一)把字分为两部分:左边的部分是“寸”(表示与手有关)+右下的“口”(表示口技);右边部分上下两短竖代表双手;合起来是用手做各种表演技艺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后人要将它注解成“尃”的异体字呢?这是因为古人在造字方法上存在着用字简化现象,如:甲骨文中就常常将某些繁体汉字省去笔画来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字;同时期的金文中也有大量这样的例子存在。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出:古人最早时是用一个字表意,而另一个则用来表音或记数等其它用途了(这也可以间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单音节词)。
再来看看“博”这个字的本义——古代人常用“十”来表达很多量词,如:“百”“千”“万”等等都是十个单位组成的数量词;又因“十”是数字中最小的基数,因此人们通常会把两个以上相加才能得到一个更大的数。例如“五”就是由5个1所构成,“九”是由9个2组合而成.....以此类推直至无穷尽。
后来人们对这个数字有了新认知:“十”并不是最小的基准数值,而是由五个“一”加在一起形成的“十”,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五十”。于是古人又创造了另外一个计数工具——“博”,其本意是“五十五”的意思,即“一百零五"或者“二百十一”。由于这两个数字相差甚远,以至于人们都将其作为计量单位使用。直到汉代时期才确定了这个计量制度并将其推广开来。因此我们可以知道: “博”最初的意思是五百一十,而不是我们现在的“多、广、大、全……”之类的意思!
所以说“博”应该属水而不属火!因为它与“水”有密切关系且又是五行之一嘛…… 再说说“博”的古文字形体演变过程: 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早期的时候,“尃”是一个象形字,到了小篆时代就已经变成了一个会意字:左边还是“尃”的形象,右边却多了个人(或者说一只手),并且这个人还戴了一顶帽子以示区别: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尃”已经不是单纯的手艺人了,它更像是一个手艺人带领的一帮徒弟们;再后来发展到隶书阶段的时候又变成了一种单纯的符号,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而“博”的演变就比较有意思了:首先它的“十”变成了“亠”,这一点很好理解,毕竟“亠”和“十”长得比较像,然后又在上面加了个“白”——其实这就相当于“尃”上加了个帽子的形状一样,只不过“尃”是戴了一顶帽子,而这个“白”则是戴了两顶而已…… 最后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