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字五行属什么?
《康熙字典》 【巳集上】【火部】 ·康熙筆画:19;部外筆画:15。 【唐韻】如容切【集韻】【韻會】【正韻】儒龍切,音榮。【說文】熔鑄金也。一曰銅可鎔爲器。 又【增韻】熱也。【周語】金有六齊。又燒也。【前漢·賈山傳】秦焚書坑儒。
又【廣雅】消也。【註】謂消溶也。【荀子·正論篇】然則堯舜之聖不足以稱之。 又【廣韻】亦作镕。【孟子】以鎔式天下。【趙岐註】鎔,猶陶鑄也。 又【集韻】【正韻】而用切【韻會】汝用切,音潤。與融融通。見融融注。 又【增韻】若尤切,音柔。義同。 又【正韻】如仲切。與融融通。詳融融註。
说文的“熔”和“鎔”是两字(古文字形可见下图),但后世往往混用。
据《說文解字·金部》: “熔”,从金戎聲,讀若榮;“鎔”,從金童聲,讀若雄。兩者字形相近,當是一字分化。 “熔”的本義是冶炼、金属融化。在“熔”的基础上造出了“銷”字,所以销字的本义应该是把铜融化再重新凝固成型来制作别的形状(比如做铜钱).
而“鎔”的本义则是铸造(青铜器的工艺之一),即把金属投入熔化的金属液中制成一定形状的工具或器物的过程。 古代铜器的铸造一般分为三铸:第一次为范铸法,将泥范置于炉内烘烤至半熟状态,然后投入熔化的铜水中,待其冷凝后取出即成初型;第二次为拔渣法,用石范将初型包住进行浇铸,因铜水将范中的渣包拔出,故称为拔渣;第三次为修正法,即用铜液将初型和石范全部淋透,使它成为铜器本身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鎔”就是第二次铸造时所用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