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五行属什么?
1."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基本概念和观点,是古人关于宇宙结构及其变化观念的朴素认识形式。它来源于远古时期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不科学解释与猜想。 2.根据《尚书》记载,大禹治水时曾问于伯益、益答以“导河”之法曰: “导民所由,众流既远,洪潭无滞。”
——《吕氏春秋·勿躬篇》 高诱注引《淮南子》说:“河,九川之一也……禹因疏河而导之。”可见至迟在战国初年人们已经将河水作为“五河”中的一河,把治水视为疏通河道来进行的了。
3.汉代人认为天地初生之初便已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存在;它们或由天而降,或自地而出,混为一体,形成混沌状态;经过一定的运动过程后,才逐渐分割为单质性形态的金、木、水、火、土。这即是所谓的五行起源论。这种理论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之一,并对中国的自然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东汉末年许慎《说文解字》指出“五行”本指:“木、火、土,金、水。”并解释说: “木,春始东出。” “火,南方之行。” “土,中央之行。” “金,西方之行。” “水,北方之行。”此即所谓“五行”的起源。然而这一说法却很难得到考古学的实证支持。
5.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考古发现的早期文字中并无“金、木、水、火、土”的记述。至于战国时期成书的兵书《孙子兵法》中的“五行”之说则是指的“金”、“木”、“水”、“火”四种物质,而非我们通常所说的“金、木、水、火、士”;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也说得很清楚:“有司言‘古者五帝,各有一兴王,禹之父启帝舜之时,西岳何多金玉,此其一源’。”“五行”在此也只是指山川的地理特性而已,而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金、木、水、火、石”五大类性质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