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谁提出的?

岳曦媛岳曦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学说创始于我国殷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其初只为原始的哲学概念与巫术观念:殷商甲骨文有四方风名及云名、星名,均分别以“云气五行”命名;甲骨文贞问记事亦见有以 万物五行(金、木、水、火、土)占断辞例;周代、春秋战国古籍中有“五行”的记载,如《尚书·洪范》、《左传》、《国语》、《周礼》、《易经》以及道、儒、兵、法诸家著作。战国中期成书的《尚书·洪范》篇,以金、木、水、火、土为五行,又以五行配东方、南方、中央、西方、北方、北方为五方,以南、北、西、东、为五帝,以青 黄、白、黑为五色,以膻臭 焦、香、腥为五气,以口苦、鼻辛、口甘、口咸、口酸为五味,以马、牛、熊、狐狸、辟邪为五兽。五方、五帝、五色、五臭、五味、五兽等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关系,尚无明确的相生相克次序及其推演和阐释。

战国时期五行说有两派,一派以驺衍为代表,属阴阳家,主张五行相胜(克),邹衍将五行说用于解释历史兴衰,谓社会政治的演变,如同自然界的五行制约一样。一派以子思、孟轲为代表,属儒家,主张五行相生,孟轲将五行说用于道德说教。两派虽有相生相胜两种不同理论,但都未言其演化的根源和规律,都视为超自然的外在普遍原则(“德”、“天”、“天志”、“大一”),带有浓厚的原始朴素、神秘主义色彩。

汉初,董仲舒将五行说与阴阳说合为一体,并与儒学相结合,其后有京房、刘向、刘歆、扬雄、桓谭等,均以阴阳、五行解释社会一切变化,并用以推演和图解人事祸福,形成了谶纬神学,对当时医学以及后世医学影响很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