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妹结局得什么病?

公羊玥月公羊玥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倾城之恋》范柳原与白流苏的婚恋故事中,三妹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她从头到尾推动着范柳原与流苏的爱情发展:从流苏初上香港之被安置在三妹家,流苏香港初夜之从三妹家而始,到流苏从沦陷后的上海逃到香港,流苏再次入住三妹家,直到流苏与范柳原结婚。张爱玲对三妹的刻画可谓是花了不少笔墨,其用意显然是极为重要的。而张爱玲在小说的结尾处对三妹的交待更是有着很大的意义,张爱玲写道:“三妹在英国结了婚,染上了当地的土花布,浅红紫色条子,紫貂皮领子和袖口,发了牢骚,就给丈夫顶回去,——也还过得去。据说她得了一种特殊的病,也许会死。这消息却并没有减损范柳原或白流苏的感情,他们私下还希望这回子三妹这一场病恐怕不会有好结果。”张爱玲对三妹这一重要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局,这既是她的一贯的写作思想使然,也是她对三妹这个人物本身性格的必然结果。

张爱玲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在她的小说作品中,除了《连环套》中陶婴最终嫁了胡维德而有着一个看似完满结局之外,没有哪一篇小说有着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我们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倾城之恋》中范柳原和白流苏这一对有着“比翼连枝当日愿”的夫妻也是以“胡琴吱吱地拉着,闹得人心里发烦”收场的,“‘胡琴吱吱拉着’,是整个故事的终结,象征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爱情和生活终归要陷入烦闷无聊而趋向幻灭。”而《倾城》中与结局相对应的首段即写道:“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这“胡琴咿咿呀呀”与文章结尾的“胡琴吱吱地拉着”首尾照应,点明了“苍凉故事”的主题,张爱玲的这种首尾呼应的笔法和悲剧的创作思想,在其作品中是十分突出和常见的。

在张爱玲很多的小说中,我们还常常可以看到张爱玲的一个特别的写作技巧,即用小说中人物的死亡来推动另外的故事和感情的发展,或反衬小说中另外情节的美好。在《金锁记》中,“爱她的人,恨她的人,和和她毫不相干的人,都毁灭了,只有她还站在那里,抽着她的香烟,永垂不朽。而他们则被她埋葬在身后”(陈希军《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苍凉”》)。《不了情》中梁芳的病逝使梁鸿渐和钱学敏的爱情扫除了障碍,《连环套》中何东芹的死使梁思懿不再为她与梁思庸间的感情纠葛和姐妹间的隔阂忧心。《倾城之恋》中,张爱玲也在情节上运用了这种技巧,使三妹的死作为背景映衬小说的主体情节的开展和为范柳原与白流苏最后的归宿作铺垫。

张爱玲对三妹这一结局的安排更是符合三妹这一个人物本身的性格的发展规律的,三妹是个自私、自大的人,在小说中我们随处可以瞧见她“小气、刻薄、斤斤计较的小市民习气,在白公馆是无人不知”的“泼辣与刻薄”,而她本人也承认“我脾气不好,太直心眼儿,常常要得罪人。”张爱玲将这样一个小市民习气十分浓郁的女人放在日本将香港占领之后的香港,最后的结局是不难想象的。正如她在去上海时所遭遇的那样:“……她的旅行受到了许多阻碍,每次一坐船,就要打仗。这回子又说日本人要打香港。三妹不愿意放弃这回子的旅行,——也说不得了。那班船她非坐不可。——她不是在船票上签了字么?”最终三妹还是被朋友劝住了。“这回子又要打仗了,香港人已开始抢米。日本军舰在海面出现,大家都议论纷纷。三妹不听他们说,——她已经听见他们讲过好几回了。她自顾自收拾行李,预备到英国去度蜜月。行李未免带得太多了些,反正香港人忙于备战,在船上不会有人来检查的。”这样一个不把战争放在眼里,只关心自己的事情的人最终怎么会有着一个好的结局呢?正如张爱玲在小说中所写的那样:“也有人说不会死的。总之没有人会费神去探听详细。”

综上所述,张爱玲将三妹的结局安排为一场“特殊的病”而死的,是合乎她一贯的写作思想和她笔下三妹这一重要人物形象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对三妹的必然交待和结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