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兴叹是寓言故事吗?
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是成语。意思为,望洋,仰视的样子。
兴,引起,发起。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典故
秋天江湖水涨,许多川流都灌入黄河。随着波浪翻滚的黄河奔流南下,河水越积越多,漫漫一片。河之北边有个名叫“北海”的地方,是黄河汇积之所。
于是,黄河神河伯带着他的臣僚,在黄河上顺流而下,但见满眼黄水,一望无边,便以为自己就是这世间的最大最美的水了,得意忘形,欣然自喜。顺流而下,到了北海岸边。
河伯一眼望去,但见北海岸边的海水无边无涯,波澜壮阔,自己再也看不见水的尽头在哪里,这才明白自家的渺小,不禁长叹道:
“曾听说有人小看仲尼的学问,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辽阔,无边无际,要是不到你的身边来,那就糟了。我恐怕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的人讥笑了!”
海神海若回答说道:“不就是春天的萌发、夏天的茂盛、秋天的凋零、冬天的歇息吗?万物也是如此。春天的萌发、夏天的茂盛,秋天的凋零,冬天的歇息,不就是生长、强壮、衰老和死亡吗?”
后来,人们用这成语,比喻人做事时因不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