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来寓言故事集?

涂诗凡涂诗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和比方说明某个道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言,使它有多种多样的解释:是带有讽刺和教训色彩的故事,是说明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一种使陌生人能够互相理解的语言,是对人类行为的幻觉。总之,是人民智慧的表现形式。它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有的是单篇流传,有的是按类汇编或是包含在其他著作里的。

最早的古代寓言故事产生在劳动人民中,经过口头流传,再由一些文人学者润色加工写成了文字,后来被各种各样的著作家所引用。例如《管子》一书引用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来说明齐桓公伐楚是行动违背目的的矛盾现象;《庄子》引用了“狙公赋茅”、“鹏程万里”来说明道理和阐明自己的见解;《韩非子》、《淮南子》、《新序》、《说苑》等著作都是搜集和保存寓言故事的重要著作。《战国策》里保存了“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故事。另外像“画蛇添足”、“买椟还珠”、“滥竽充数”、“鹬蚌相争”、“愚公移山”、“螳螂捕蝉”等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也是在这之前就产生和流传下来的。两汉至魏晋南北朝这一长时期内是我国佛教的发展兴盛时期。随着佛经的大量翻译,我国出现了两部佛经故事选集,一是东晋的《杂宝藏经》,一是梁代的《杂譬喻经》。这两书都是把原佛经中具有民间寓言性质的故事或者格言俗谚等提出来单独成段,按类汇编而成,其目的也是为了帮助教徒解释某种人生哲理和宗教教义,这两部著作保存了一些从外国传来的寓言故事。这个时期产生的寓言,还有《笑林》三卷,汉代张衡作,今只存佚文数条;还有《笑府》十卷,三国魏邯郸淳作,今也只存佚文数条。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寓言像一粒粒散在地上的闪光的珍珠,未被编缀成精美的项链。到唐宋时期,宋朝人柳宗元在前人劳动的成果上做了杰出的编辑工作,他第一次把前人的作品和他自己创作的一些寓言故事汇编成专集--《三戒》。到了清代,彭元瑞、毕沅诸人把汉以前的散失在各种著作里的寓言搜集成为专集--中国古代寓言的大型作品--《新齐谐》,才开始完成了类似西方《伊索寓言》那样的编选工作。《新齐谐》是一部辑佚性质的著作,共搜集汉以前的寓言五百八十二条,分三十一类,保存了很多宝贵的资料。但是由于编书者的局限性,所以还有很大一部分寓言被他们遗漏了。从唐宋到清代的这一历史时期,虽然没有像别的文学样式一样兴盛过,但还是产生和流传下像“薛谭学讴”、“杯弓蛇影”、“黔驴技穷”、“鹬蚌相持”、“老马识途”、“高山流水”、“郑人买履”、“叶公好龙”、“自相矛盾”、“塞翁失马”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的各个民族中,还都保留着本民族的寓言故事,像彝族有“虎和狐”、“黄鳝的教训”等,壮族有“兔子娶亲”、“乌鸦和百灵鸟”等,蒙古族有“老鹰和驼鹿”、“母驼和母熊”等,藏族有“猎人和雪鸡”、“鹿和狼”等,还有傣族、苗族、水族、白族、黎族、佤族及台湾高山族中都有大量的寓言故事,等待着人们去收集。

外国的寓言主要保留在古希腊和古印度的著作中。

古希腊的寓言最著名的就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最初在人民中流传时并不是什么作家的作品,而是人民口头创作,由一些文人采辑编辑的。后来由于“伊索这个具有高度智慧的民间艺人”,在人民群众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所以人民把这部作品和“伊索”这个名字联系起来。随着这部作品在人民中的传诵越来越广,它的流传就越来越广,它的内容便增加得越来越丰富。现在我们见到的《伊索寓言》是由古希腊的拜占庭学者普拉图斯在一千多年以后根据当时的口头流传和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种抄本编辑成的。它代表了古希腊寓言的成就。

古印度的寓言代表作是《佛本生故事》,又名《百则经》。印度文名称叫《贾塔卡书》,共有经文五百五十四篇,内含故事四百六十一则,它记叙了佛陀成佛以前五百四十九世的前生故事,每世化生的环境不同,有的做国王,有的做大商人,有的做王子,有的化生为仙,有的做禽兽、鸟类乃至小昆虫,有的投生做女人,记叙了他在每个生世的修菩萨道的过程。是世界著名的寓言书,它所包含的故事内容之多为世界各国的寓言书所望尘莫及,其寓言故事的蕴藏量超过了世界寓言之总和,而且其中一些故事还在世界上流行。

阿拉伯民族有《鲁拜集》和《高乃依与米扬》两部寓言。埃及有《埃及寓言》,古巴比伦有《基尔伽米希》。这些故事都收入了世界寓言故事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