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肉的故事?
多肉植物在世界植物界中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很高的经济价值,是园艺、美容、制药、保健、食品工业等科研开发的重要生物基因库。
多肉植物原产于高温、严寒、干燥的高山或沙漠,大部分原产于南非,尤以纳马夸兰地区为世界多肉植物中心产地。北非以及欧洲的南部,美洲南部和澳洲也有分布。
在我国,由于自然条件复杂,气候多样,也有50余种多年生肉质植物分布在西南,中南一直到东北的20个省市,大部分为景天科和菊科,也有仙人掌科、大戟科、番杏科的种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肉植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喜爱,收集栽培养护多肉植物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从国外来看,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荷兰、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就不断派出专门技术人员到多肉植物原产地考察采集,建立起具有科研和收集展示意义的植物专类园和收藏室,并不断选育出一批批新优品种,出版各种著作和杂志,建立专科学会和协会,每年召开年会和举办各种专题展览。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多肉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交流。随着园艺技术不断发展,多肉植物已经走出专业园地,进入普通家庭,世界各地先后出现了大批多肉植物爱好者,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多肉植物无论是在专业上还是园林园艺上都出现了异军突起的景观。目前,国际多肉植物协会、英国多肉植物学会、日本多肉植物学会、日本仙人掌多肉植物协会等机构在国际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多肉植物在中国的收集和研究起步较晚,19世纪后期,一些外国传教士和探险家在中国境内采集到一些多肉植物标本带回本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植物学家对中国的多肉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和考察研究,先后发表和出版了《中国经济植物志》《中国植物志》等专著。20世纪60年代,北京景山公园、天坛公园、北京植物园等相继引进养护多肉植物。80年代以后,由于国外花卉园艺的引进和交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掀起了多肉植物的栽培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