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哪天大结局?
看过《兄弟》的朋友,可能会记得里面任长的那番话:“我们兄弟四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另一个人的召唤,等待他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怎样活,我们应该怎样死。”等待一个召唤,等待死。作为小说而言,这样的一个说法不免有些伤感。作为现实的人生,这样的说法则难免有些悲观。
任长的这句话,是为了描述他对死亡的担忧。人,总会逝去。他害怕自己到了生命尽头的时候,看不到兄弟姐妹们相聚的时光,不知道会不会孤单地离开这个世界。而现实中,也确实不少见有些人孤单地死亡。不过,人类是群居动物,死也是一种群居活动,死亡总是会和周围的人联系在一起,不管是朋友、家人、敌人,或者根本就不相关的陌生人。你不可能孤独地死去。
我这里所谈及的死亡,当然不在此例。因为任长所说的,似乎是另一种死亡。我想说的是,人活在世上,总是需要一些信仰。在死亡面前,这样的信仰也许是脆弱的。然而,即便它站不住脚,但是它还是能够支撑着我们的一生。《兄弟》中,李光头在知道他的亲生母亲还活着的时候,他并没有着急着要去相认。他不想让生母看见自己狼狈的样子,他想等自己变得有钱有势之后,再去看望生母,让她看到自己风光的时刻。在等母的过程中,李光头的思绪开始飘飞,他开始回忆起他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这时候,有个一直跟他在一起的兄弟跟他开玩笑说,想想你妈为你做的事情,想想你妈对你深切的爱,你还是去吧,在你成功之后,给你妈看看,让她知道你是多么的成功,让她高兴高兴。李光头被触动了,他当下便决定去寻找他的生母。不管他的母亲是怎样的人,不管他的家庭是怎样的处境,不管母亲是否认他,他在认母之前,已经充满了对这个母亲的崇敬与骄傲。在他踏上寻找母亲的旅程时,此时的他,并没有等待另一个人的召唤,他已经为自己寻获了信仰——相信自己的母亲一定是值得自己敬仰的人,相信他的现身必定会引来与母亲的相见。这种信仰,并不是依赖于另一个人的召唤,而是自己内心坚定而来的信念。在这个信仰的支撑下,李光头历经磨难,终于找到了母亲。
同样,在兄弟四人之中,大哥宋凡平去世的时候,他们姐弟并没有因为母亲的改嫁而放弃相认。他们在等待,等待大哥的召唤,也等待着和大哥一起迎接命运的归宿。小说中,他们看到了大哥在黄泉路上的寂寞。于是,在大哥走后,他们开始聚集在大哥的坟前,开始讲述他们各自的遭遇,开始讲述他们和大哥在一起时的趣事。他们在此相聚,因为他们知道,在此相聚才是和大哥在一起的最后的归宿。他们遵循着内心和大哥的约定,他们也实现了自己对大哥的思念和爱的诠释。
死亡似乎在等待任长的那一刻是孤独的,但死亡之后,却是与亲人们的团聚。这样的结局似乎让人感到一丝欢欣。也许,死亡对于人类而言,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