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
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有学生反映文中“钻”字用得不正确,应该改成“爬”。我也觉得有点道理,便让学生们一起商量,看用什么词语更好。 学生甲:我觉得应该加引号,因为“钻”在这里是模仿小孩子语气的词。 学生乙:我觉得可以改成“挤”,“挤”比“钻”更合适。 …… 学生丙:我看就用原字“钻”,这个字体现了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寻找的乐趣。要是改成了“挤”,就表达不出这种感情了。 老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那我给你们出个题目吧!你们每人都写一篇解答,要写得像辩论一样。我根据你们的解答来判定谁说的更有道理。
第二天收上来一看,果然各有千秋。 三种观点 观点一:“钻”字有贬义色彩,用在小朋友身上不太恰当。 小朋友应该是纯真善良、充满朝气的,而“钻”这个字有贼头贼脑的意思,用在文中有些不合适。 我认为应把“钻”改为“爬”。
理由如下: “钻”“爬”两字都含有向里面或周围移动之意。但“钻”侧重于移动过程,如钻洞、钻木取火等;“爬”则侧重移动的结果,有爬上、爬行、爬树等。 所以从语意上看,“钻”更适合文中的景象——小孩子们“窜进”“钻出”。 而“爬”则有“往上爬”“一步一步地前进”“匍匐着身体”等意思,使用范围不如“钻”广。 用“爬”改“钻”虽然符合词语替换的原则,但它确实不如“钻”更能体现出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当然,使用“钻”也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这个“钻”字是通假字,它对应的现代汉语规范词汇是“钻探”的“钻”。不过,考虑到作者使用这个词语的本意就是要写出孩童的可爱,我想这应当不是大问题。 (评:有理有据,分析透彻。)
观点二:“钻”和“挤”都不合适,应该用“寻”。 因为原文中是“只拣儿童多处行”,如果改为“钻”或者“挤”,句中的“拣”就没有着落了,整体句子就显得不通顺了。而且,“钻”和“挤”都是带有贬义的动词,用来形容天真烂漫的孩子是不合适的。 我认为应该用“寻”。因为“寻”有“找一个东西”的意思,用它替换“钻”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寻”有“探索”的意思,用它来代替“钻”也很合适。(找、发现、观察都可以代指“钻”的行为,但是“追”有“赶上”的意思,用它来替代“挖”是不合适的。)
作者使用“寻”字可能还包含着一个深层的含义——“寻求快乐”。 小朋友们“寻”春天,“寻”爷爷,“寻”快乐,“寻”小伙伴,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着春天给大地带来的欢乐。 这个“寻”字,不也包含了作家对孩子们的赞美之情吗? (评:有理有据,说理充分。)
观点三:“钻”“爬”“寻”都可以,表达了不同的意义。 这三个字可以分别代表三个范畴——“钻”代表行为,“爬”代表动作,“寻”代表状态。 从这三个字的不同词性也可以看出它们所表达的意象是不同的。 “钻”是动作,它强调的是主动和积极;“爬”是动作,它强调的是缓慢而持续;“寻”是状态,它强调的是艰难和曲折。 当人们看到“钻”时,往往会联想到一个积极主动努力进取的人,他可能是勇敢的战士,也可能是勤劳的农民;当人们看到“爬”时,脑海中出现的往往是那些满身灰尘的民工或是身体虚弱的病人;而当人们看到“寻”时,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在黑暗中独行的人。 可见,这三种方式分别代表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做动作的“钻”代表进取,作状态的“爬”代表坚持,做行为的“寻”代表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