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什么泽明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庄子·内篇·道德经》中,也有记载: “知止不殆,可以得到长久。”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事,并去做,就不会遇到危险;而知道什么事情不该做却不去做,就会避免危险。 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找到并且专注做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事,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而现在有很多学生都是被父母、老师逼着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样不仅不会产生兴趣,而且会失去对学习的热情,最终事与愿违。
记得之前看过央视一个关于学霸弟弟照顾脑瘫哥哥17年的感人故事。 张晓鹏,北京大学化学系学子,也是北大冰上起舞的冠军。但他有一个脑瘫的哥哥,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他在照顾哥哥。
因为哥哥不能行走,也无法说话,所以一直以来都需要张晓鹏手把手的教哥哥吃饭、洗漱、翻身以及练习走路。尽管学医的哥哥已经60岁,但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需要被人照顾。
而面对大家的称赞,张晓鹏说: “我是北大的学生,我更是一名患者的守护者。” 他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哥哥解决身体问题,用耐心和细心去呵护哥哥,陪伴哥哥成长。
而张晓鹏也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力,只要肯付出,就有收获。 如果能够更早认识到自己喜欢的是什么,然后去努力争取,那该多好呀! 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可能像张晓鹏的哥哥一样,在40岁的年纪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想要的是什么呢? 再然后,通过努力终于实现梦想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跟精力。
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年轻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准目标努力奋斗,这样即便老了回忆起来也不会后悔。 张晓鹏的故事告诉我们,有目标的人生才不会迷茫。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坚持去做,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张怡宁,1981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北京体育大学教学示范中心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国女队教练 。
运动生涯
1991年,张怡宁进入国家二队 。
1993年,张怡宁进入国家一队 。
1999年马来西亚第45届世乒赛,张怡宁获得女子双打亚军、混合双打亚军 。1999年11月,张怡宁获得了在日本仙台举行的世界乒乓球俱乐部锦标赛的女团冠军 。1999年12月,获得了在摩洛哥举行的世界乒乓球职业巡回总决赛的女双冠军 。
2001年大运会乒乓球比赛,张怡宁获得女双冠军和单打亚军 。
2003年阿布扎比世乒赛,张怡宁与王楠合作获得女双冠军;并获混双冠军 。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张怡宁获得女单、女双冠军 。
2005年,张怡宁获得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女子单打冠军 。
2006年多哈亚运会,张怡宁获得乒乓球女团冠军、混双冠军和女单冠军 。同年底,张怡宁被中国女子乒乓球队正式确定为女一号 。
2007年世乒赛,张怡宁获得女团、女双冠军和混双亚军。在与韩国削球手金璟娥的交锋中,张怡宁在1比3落后的不利情况下力挽狂澜,最终以4比3艰难战胜对手,取得女单四连冠,并成为世乒赛女子历史上第一个双圈大满贯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张怡宁在女单、女双两项上均一路奏凯,收获了两枚金牌,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蝉联奥运会女单冠军的选手 。至此,张怡宁完成了大满贯的双圈大满贯。同时,以9枚金牌成为世乒赛历史上获得冠军最多的选手 。在获得北京奥运会的冠军之后,张怡宁向中国乒乓球队请假,赴北京交通大学读大一 。
2009年上半年,张怡宁恢复训练,备战第11届全运会和第55届世乒赛 。同年,在山东济南举行的全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中,张怡宁一人独取两分,帮助北京队时隔48年之后,再度获得该项目的冠军 。同年的希腊世乒赛,张怡宁先是与郭焱获得女双冠军,接着在单打比赛中,她接连战胜队友李晓霞、新加坡名将冯天薇、老将郭跃进入决赛,又在女单决赛中战胜同为大满贯选手的队友王楠,成为第一个“五冠王” 。张怡宁成为第一个在三个不同届的世乒赛上夺得单打冠军的选手 。
2010年在莫斯科团体世乒赛上输给冯天薇后,张怡宁逐渐淡出赛场。同年12月6日,在“直通鹿特丹”第二次队内选拔赛女单决赛中,张怡宁以3比4不敌郭焱获得亚军,结束了职业生涯最后一战 。12月9日,张怡宁在北京与中国队一起观看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闭幕式 。
2011年3月15日,张怡宁正式宣布退役,中国乒乓球队正式进入刘诗雯、丁宁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