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怎么包装明星?

荣兰红荣兰红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声明一点,娱乐圈没有真正干净的人(包括国内) 拿韩国来说,娱乐圈的瓜很多都跟政治有关联,比如张紫妍案,李胜利事件等等。 韩流之所以能够涌起并席卷全球,背后是韩国整个国家力推的结果,这一点像极了日本推行的“艺能教育”模式(培养偶像艺人,向海外输出文化)。但是韩国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在特定领域(J-pop)内深耕细作,而是全面开花,无论电影、电视还是音乐,只要能产生流行文化的产品,都在大力推出本土作品。这也使得韩国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流量,成为“追星一族”的新疆域。

2018年,韩国的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爆火,各大视频网站的追剧排行榜被韩国影视作品霸屏。这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韩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同时让韩国流行文化再一次席卷中国。 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对于韩国娱乐产业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市场利益的权衡和考量决定了韩国娱乐工业的走向——生产更多符合中国市场审美需求的娱乐产品。为了迎合外国人的口味,韩国影视制作方会在作品中添加更多的外语对白和字幕,尽管这样会破坏作品的完整性;为了保证产品的外型符合外国人的审美,演员们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打扮自己。当然,最耗时间的要属练习语言,尽管有很多台词都是中文发音,但演员们还是要将每一句话反复练习,确保发音的准确性。

以韩剧《花样男子》(韩版流星花园)为例,虽然因翻拍原著而被诟病,但因为选角符合亚洲人的审美,加上剧情也够狗血,所以还是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为了让中国观众能够看明白剧情发展,剧中添加了大量的字幕,而演员们的台词也力求简洁明了,方便中国人理解。 如果一部作品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的胃口,那么制片方就选择用“批量生产”的方式满足大部分用户的消费需求。为此,他们可以在题材、类型上做出一定妥协,但必须保持产品外观上的统一性,即我们所说的“标准化”。

仇广丽仇广丽优质答主

首先是偶像男性的娘化与女性的男性化。比如像东方神起、SuperJunior等顶级组合中的男性成员,都是一副少年感、女气十足的形象。而少女时代、T-ara等顶级女团中的成员,则大多是一副气场十足的形象,她们往往以“酷妹”自居。其实,这种性别气质的倒错是“萌”的突出特点。如前所述,“萌”的观念本身即是一种性别流动的媒介。而在视觉文化主导的当下,这种性别流动往往需要通过强烈的视觉元素来实现。韩国造星机制对偶像性别气质的打造,即利用了视觉文化的这一特点。

其次,是强化偶像的个人符号。韩国造星机制会为每一个偶像设定个人符号,其手段主要是通过个人曲(特别曲)与网络电台。拿男团SHINEE的成员来说,这个团有五名成员,组合出道之时就有了五首个人曲。这种为成员制作个人曲的逻辑在韩国偶像界十分常见,它所要达成的效果就是强化成员的个人魅力,形成个人符号,如SHINEE组合中的钟铉以演唱rap著称,个人曲突出rap风格,故其个人符号是rapper;有成员以舞艺著称,个人曲就突出舞蹈效果,其个人符号就是舞者。强化个人魅力,形成个人符号一方面有利于偶像团体内部的互相带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团体中的个人成员在偶像界脱颖而出。

再次,是韩国造星机制在制作明星中对于粉丝市场的绝对依赖。一般而言,一个偶像组合从练习生到正式出道,需要3至5年严格的训练。在正式出道之前,他们通过各种场合进行测试。而正式出道时,以男子组合为例,一般由5至7名成员组成,这些成员在各方面均衡发展。所以任何一个偶像组合出道之后都存在主唱、舞蹈担当、rapper 等多个角色。在韩国造星机制中,一个偶像艺人的造星道路开始于出道,而其在出道到爆红的过程中,粉丝的推动性与决定性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粉丝团体(也称饭圈)的组织性、参与性与主动性是韩国造星机制的特征之一,也是造星的核心动力之所在。

从韩国造星机制生产的众多优秀团体来看,其造星逻辑是,在“萌”的流行文化观念之下,以“萌”的流行文化产品为载体,突出塑造性别特征流动的、视觉效果鲜明的偶像,同时强化其个人符号,并借助粉丝团体的作用推动偶像的成长。所以,如果说日本的萌文化是一种“萌在物上,人在物中,物为人的陪衬”,那么,韩国造星机制的流行文化就可视为“人与物的互为映衬、互为主体性”,或者说是一种由“物”到“人”的转变。“萌”在人上,人被生产为“物”,或者说,主体是“人”,而“人”也具备了“物”的属性特征。

以上就是关于韩国怎么包装明星?的解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