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在五行里属什么?

贾璇贾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三皇”之“伏羲氏”,其本为太昊,亦作太皞,《风俗通》云:“太皞木德王,故曰昊天明了。”是伏羲氏属于东方木德,而“五方上帝”中的东方上帝名为“太皞昊天尊”; “五帝”之“神农氏”又称“炎帝”,《月令·季夏》载:“其帝炎帝,其神祝融”,而《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载:“炎帝、黄帝,天下之君也”,可见炎帝属南方火星。 那么,我们根据《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记载的“以血祭祭祀大帝(皇天)”,再结合《吕氏春秋·孟秋纪》载:“天子祭天地……伐鼓于郊。”可知“大帝”即天上的“四方中央”,也就是“四柱曜星”里的“镇星”。

“四柱曜星”——少阴之精,其明称魄;少阳之精,其明称魄。阴阳交合,故曰“太阴”。 所以,按照这种推衍方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上古的太阳崇拜来源于对“日蚀”现象的理解与崇拜;

2.上古的月亮崇拜来源于对“月蚀”现象的理解与崇拜;

3.从“日蚀”和“月蚀”中产生了最早的“时间观念”;

4.从“日蚀”和“月食”中产生了最早的“吉凶祸福”观念;

5.“日蚀”和“月蚀”的时间规律被赋予“阴阳和合”与“五行生克”的涵义。

6.天上的星辰——特别是“四象”“七宿”被赋予“方位变化”“吉凶祸福”以及“五行生克”等诸多含义;

7.古人将“地上”的民族与国家,按照“星系”的模式进行区分,这就是“五方上帝”与“五帝”的由来;

8.古人将“地上”的民族与国家,还按照“月相”的模式进行区别,这就是“正月建寅”“十月建子”及“十二月建丑”的说法;

9.古人发现“五星连珠”“荧惑守井”等行星间的排列组合与“气象变化”存在着密切联系,从而引申出一套描述“时序变迁”的体系。这套体系就是“二十四节气”“十二地支”以及“十天干”的来源。

喻冬连喻冬连优质答主

魏建立初时是以黄为尚,黄也为其尊贵之色,因为魏国是曹魏接受汉朝禅让而建立的,依照古时五行相承的说法,汉朝为火德,就因为尚红。火传位于土,而土是黄色,所以承接汉朝的魏朝为土德,尚黄,也是继承了汉朝的正统。而后魏明帝继位,因为一些异象,认为魏国应为水德,尚黑。魏朝的官制、官服颜色制度也因此有了变化。

魏国是承旧朝汉朝的土德还是新朝的水德,在历史上是有争论的。但是尚黄尚黑的问题,在魏国时就有了确定,从魏明帝以后,历代魏帝都尚黑。魏国被晋国所灭是在公元265年,也沿袭了水德之说,尚黑。所以魏国在晋朝时仍称“黑衣”。

而真正魏属火德的说法则是在唐朝开始出现的,因为依照五行相承,隋朝为金德,故唐朝为火德,尚赤。依照古时的相生相克说法,唐为火德,金为其所克,故隋不宜追谥。而火所生为土,所以前朝就有以水德继后周的,那就是北齐。唐就将北齐定为土德,而土为所生,也要追谥,北魏是前朝北齐的被灭之国,不能与唐朝比德也不能不谥,所以就比次一等,也是从优,定魏为有归附之情的“附庸”之德。而水生木则为梁国,木传火,唐是从梁朝演变过来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