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金土木五行对什么?
我猜题主想问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字跟什么“对”,而不是问什么是“火对水”、“木对火”之类的。因为后一个问题显然是一个事实判断,没有疑问的成分。而前一个问题则包含一个疑惑——即这五个字的排列是有道理的么?有什么根据吗? 这是个很古老的问题了,最早可能出现在西汉的《尚书·洪范》里,据说周武王伐纣的时候,老子推演了一卦叫“革卦”(“巽下离上”),说“君子豹变”,“小人虎变”——这里指君子和小人的气质性情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君子如豹子,小人为老虎。为什么是“君如豹”呢?因为“革”下面有“艮”(狗),上面有“离”(猫),所以是“虎变”不是“豹变”哦! 老子之后两千年,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书虚篇》里对此进行了验证和解说: “故书曰:‘天子建官立师,君臣分职,百姓各守其业。’又曰;‘天子在外,诸侯内事。’” 这就是“土”的作用,土代表中央。所以“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阴阳结合才有了万物,因此天地阴阳就像丈夫和妻子,缺一不可。
中间这个“土”,就像夫妻中的妻子,看似不动,其实是最操劳的:他一边要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一边要学会理解丈夫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多变),还要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总之是劳心劳力。如果仅从这一层面去理解“土”的价值,那可以说土就是劳动和付出的象征。 但问题又来了:如果“土”仅仅是付出和劳动的象征,那么它怎么会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呢? 这就涉及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观念——“中庸之道”。
《论语•雍也》里有子夏问孔子的句子,被后世儒家称之为“圣人之言”: “子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夫子日:『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夫子日:『起予者商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礼仪是要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的,就好比绘画要先有纸(德行)才能作画(有礼节)一样。孔子把“德”放在“礼”的前面,是因为他在强调道德的本体作用。而在儒家经典中,“德”和“土”常常是连用的,比如“厚德载物”“修业思仁”“厚土植德”等等。
因此“土生金(财)”“土载物(仁)”“土润生金”这种排序正体现了“礼以义起”(《礼记·檀弓下》)、“道德仁义,礼之本也”(《孝经·五刑章》)的思想。也就是说,在“金木水火土”中,“土”是核心和本原。这一点也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之一:中医讲“天人合一”“法于自然”,人是一个自然的存在体,人体的结构功能应该符合自然规律,而这个规律的核心就在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