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五行是什么意思?
“蒙”字,上面两个“宀(mian)”代表头,下面一个“芒”代表胸膛和四肢。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被房子遮住了,看不清楚,就是“朦胧”(méng lòng)。 《楚辞·离骚》中有句“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的“蔓”指道路很长,延伸很远的样子,读音是“万”;“蒙”的意思是“迷茫”、“模糊不清”,读音是“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道路啊,你走得我满头大汗啊!我怎么能够不分青红皂白地胡乱去寻找呢!
所以“懵懵懂懂”就是“蒙蒙隆隆”“茫无头绪”,形容人头脑不清楚,不聪明的样子。这个“蒙”字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古代文字可没那么简单。古代的文盲率可是要远远高于现在的——因为古人是没有普及教育的观念的。因此古人都很珍惜自己认识字的权利,并且对文字的理解也非常个人化。这种个人化的理解就造成了同一个字有很多读法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春秋战国以及秦朝时尤其明显。例如“昏”字,可以念hūn也可以念xūn;“莫”字可以念mù也可以念mó等等。
这种现象到了汉朝依旧存在,只不过没有春秋战国那么严重罢了。汉文帝有个名叫窦太后的人(也就是《史记》里记载的赵姬之女)就发牢骚说:“皇帝怎么可以随便更改我的姓氏呢?把我姓改成了‘窦’,把儿子改成‘王’,实在是太荒谬了!”原来“窦”字在汉代读音同“豆”,而“豆”在古代是一种食物,属于贱民才能吃的食物(类似于猪狗牛羊肉这类平民吃的叫“庖食”,贵族吃的叫做“珍馐”),所以在窦太后眼里自己的姓氏从“豆”改为“窦”简直就好像自己从高贵的皇族变成了低贱的奴隶一样,自然是大为不满了。
当然,最后这件事情还是不了了之了,毕竟时代不一样了,汉文帝也不能跟一个老太太计较不是。 不过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来“蒙”有两个读音的情况是从汉朝就开始存在的。否则的话窦太后也不会把“灭窦”听成“灭掉窦家”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现在有很多方言土语里面仍然保留了这个字的古音,但是普通话的这套拼音系统是根据北京语音整理的,所以现代汉字里的“蒙”字只有两个读音:mēg和mé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