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在五行是什么属性?

战雪梓战雪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经”之中没有“电”字,但是有“雷”,“云”等字; “五音”中没有“电”,却有“羽”“宫”等; 《黄帝内经》中也没有“电”字,却有“阳”,“阴”等; 可见“电”这种物质在古代是并不存在的,或者说还没有被人们认识。 所以上面说的那些自然现象或运动都跟“电”没有任何关系了。 “电”的名称出现在《淮南子·修务训》里,原文是“南方有烧山、飞沙走石、发水、爆炸、电光、霹雳诸奇怪之事”,说明此时人们已经认识了打雷的现象并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做“电”。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天然产生的火,如自燃、火山喷发等叫作“电”(《世说新语·黜免篇》) 到了唐宋以后,诗词文中多用“电”来写诗作画,描述闪电的景象! 但这时人们对电的本质还一无所知……

直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微观世界的探索,人们发现原子内部存在带负电的电子,才解释了带电现象,建立了电荷的概念。 于是有了今天的电解质,静电屏蔽,电磁波等等科学原理。 中医理论则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和外伤手术损伤机体,导致体内阴阳失衡,“虚则生风,阴虚生热,阳虚生寒”进而出现上述病理变化。 所以说中医讲“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是从西医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功能的角度解释中风(脑血栓、脑出血)的原因和治疗; 又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也是运用西医药理概念指导中医药治病。

总之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拓展着中医的理论视野和实践范围——当然中医也影响了现代科学的许多领域! 而中医古籍中关于病的记载,虽然没有提到这些现代医学名词,但里面的很多病都有相应的现代医学名称,只是古人没有认识到其中的化学,物理等要素而已。

隋慧栀隋慧栀优质答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及脏腑间的协调平衡是通过经络系统沟通联系而完成的。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组成了经络系统,而十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络属,在体表还分别循行于头面部、躯干部和四肢部。因此,人体上至巅顶,下至爪甲,内至腔隙血脉,外至皮肤毫毛,都可以通过经络系统,与体内的脏腑相联系。

按照中医五行学说的理论,“心主火、肝主风、脾主湿、肺主燥、肾主水”,再加上人体经络的分布规律,可将人体的上、中、下三段与五脏相配属。即上焦(相当于心、肺两脏所在部位)多风而寒,易患伤风、咳嗽、哮喘等;中焦(相当于脾、胃所在部位)多湿而热,易患消化不良、腹痛、泄泻、呕吐及肝病等;下焦(相当于肾、大肠、小肠等脏腑所在部位)多寒而湿,易患尿道炎、关节病以 及妇女带下、阴痒、痛经等。总之,人体上部多风而寒、中部多湿而热、下部多寒而湿。因此,我们在使用各种小电器和参加各种健身活动时,既要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正确选择部位,又要充分考虑各种小电器及健身设备的使用性能,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