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在五行中属什么?
“笃”这个字,在古人造字的时候,其本义就是“厚实”、“扎实”的意思——其实,我们现在的汉字中,仍然有大量的字都具有“厚”“实”“扎”“硬”等含义;比如,“堵”“驻”“树”“柱”“铸”等等。所以,“笃”是一个形声字。上边的“丁”表意,表示声音的响亮和强劲,下边的“竹”表音。 那么,这种“厚”“实”“扎”“硬”什么的,就都是“土”字的本义了么?不是的。
金文的“笃”字 实际上,金文中有很多“言”旁的字,“读若某”,其实都是假借字,表示的是语言中的词语。这个“笃”字就是如此。它所表示的词义是“话语”、“言论”。所以,孔子说“君子笃于亲”(《论语·泰伯》),意思是说,一个好人,他对父母很有礼貌,很孝顺。这是用“笃”字表示“厚”“实”之义。但是,这句话里的“笃”字,并不是它的本字。孔子的原话是这样的——“父,笃,子孝;兄弟笃,而亲戚睦。”(《礼记·檀弓上》)
小篆的“笃”字 小篆的“笃”字,上边多了两点,表示出声。也就是说,这个字在小篆时代被假借为“都”字了。 古汉语常用字典中说,“笃”字有两个读音,读作“dū”或“zhù”。并引申出相应的词义项目,其中一个便是“厚也”,用例如下:
①《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②唐·韩愈《进学解》:“披褐而坐,引书而读。”
③宋·苏辙《栾城集·祭侄文》:“霜露既降,木落草枯。”
④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花木》:“花中之字,以‘梅’为最扁,香以‘兰’为最幽,色以‘桃’为最艳……竹之字,以‘篁’为最圆。”
⑤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⑥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聚其篇、分其体、标之以目、序之以节。”
⑦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且起来梳头,我先去禀知夫人。”
⑧《儒林外史·第十回》:“这日,周总藩请吃酒,席间说定:‘十日内把朱三爷娶了过来。’”
上述例句中,①②③④中的“笃”字读作“dü”,⑤⑥⑦⑧中的“笃”字则读作“zhù”。可见,“笃”字除了表示“厚”“实”“扎”“硬”的意义以外,还常常用来表示“言辞”“言语”等意义。并且经常用在名词前做定语,修饰名词。这一点和“都”“朱”“姑”等字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