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五行属什么繁体几画?
三画,先秦文字中“琦”字写作“棊”,到汉代还作“棊”或“綦”,唐代才开始定型为“琦”。 《集韵》引汉·崔瑗《述志令》:“弹棋陆博之戏,无所不晓。”注:“今之棋枰也。”
又:“棊,亦作鶿。” 《广韵》引《汉书》:“王嘉,元帝时人。善棋。” 以上两则材料中的“棋”字,与三国魏·王肃所注《孔子家语·好生》“棋,弈也。”的“棋”字,都作“棋”。可见“棋”字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了异形,即“棊(qí)”———这正与南宋·罗振玉等辑《殷墟文字乙编》收录的“旂九鼎”、“旗九鼎”、“琪九鼎”之“旗”同字;而“旂九鼎”、“旗九顶”的“旗”字又见于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战国楚·屈原《离骚》“朝搴阰之木香兮,夕揽洲之琪草”句之“旗”字。
综合以上的文献资料来看,“棋”字的异形——“棊(qí)”出现于汉代应该没有问题了(注1)。 但“棊(qí)”为什么是“棋”呢?这个问题就复杂一些了。我查阅了大量的材料,目前比较靠谱的解释有两种:
一是认为“棊”即“棋”,二者古字相通,都是“下棋”的意思。这种意见见于清代学者马骕所著《绎史》卷五十四引《西京杂记》卷一:“武帝时乐府词曰‘阳关曲’。”注:“阳关曲者,唐穆宗命李端撰,谓出于王维之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盖边塞之歌也。其曲被于人,因以为名。”又引《大唐演义》:“太宗之十四女高阳公主,性慧黠,爱弹琴,尤妙丹青……公主嗜酒,每醉,乘骏马,执鞭驰骋,由是恶闻马蹄声。”
二是认为“棊”就是“棋”,但是指一种棋子——以“棋”代“棊”,这在古代是常见的。这个意见见于民国年间徐乃昌辑刻《书谱》收录的唐·孙过庭草书《千字文》“起武库兵房”句旁自注:“武库,禁军之所居。北齐有武担坊。”又:“云台观,汉明帝所立。”按:此处“云台”二字原残缺,据宋本《太平御览》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种意见都认为“棋”和“棊(qí)”是不同的字形,却同为“下棋”之义。但这两种说法之间存在着矛盾:如果“棋”和“棊(qí)"都表示下棋,何来“其(棋)异形”之说?所以,“棋"和“棊(qí)”是否同一意思,我还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