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属什么五行属什么?
“子时”的准确含义,指的是晚上 11 点到凌晨一点,也就是十二时辰中的 “子”时。在五行之中,子对应水,所以此时节对应的属相为鼠。 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都是一整个 “时辰”。一个时辰分为八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时,九刻满一个小时。子时的前半段时间(23点至1点)叫做“子时初”或“子之初”;后半段时间(1点至3点)叫“子时中”和“子之末”。 “子初”和“子末”虽然时间跨度不大,只有半个小时,但阴阳五行却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子末(阳极阴生时刻): 一阳来复之时,万物蠢蠢欲动,这时天地之间阳气最微,阴气虽盛,但是不动不静,如同平静的水面倒影着含苞待放的荷花,轻轻触动,即刻波澜四起。在这一天,自然界开始有春雷隐隐,春风拂面;
(二)、子初(阴极阳生时刻): 阳气初始而阴气衰,雷声振响,春雨霏霏,草木萌发;
(三)、春分(阴阳平衡时刻): 雷声震,雨蒙蒙,草树知春,阳极阴消。在这个日子里,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以上三个时间段各占两个小时,共六个小时内属于“子”时,所以古人说“子(shizi),十一月建子者,言阳生于下,渐渐盛进,冬至一阳生,渐升渐进,至子之末,阳极盛焉。” 在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活力四射,且想象力非常丰富。不过,因为此时段阴阳交替,五行之气游荡无依,比较旺盛,所以身体抵抗力会有所下降,容易生病,或者病情加重。如果在这个时间段熬夜的话,对肝胆损伤最大,而且很难恢复。
子属水。子时——十二时辰之一,亦称为夜半、子夜、中夜:夜里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北京时间)。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以天干为名的纪时制度,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子时是老鼠活动频繁的时间,“晚起五更尽,一枕黑甜余”便说出了子时的特点。此时人的体内气血钟摆开始由脑心转向修复免疫系统,进入最佳的进补睡眠时机。
十二时辰制
在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十二时辰制,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辰制具有悠久的历史,今天新疆地区仍有按照干支记时的习惯。
十二时辰
半夜十一点至一点(子时):胆经值班,胆汁排泄,疏通肝之瘀结。
一点至三点(丑时):肝经值班,肝脏大肆分解转化醣类、解毒。
三点至五点(寅时):肺经值班,肺将人体代谢后产生的水液布散到全身及皮肤。
五点至七点(卯时):大肠经值班,结肠蠕动,推进宿便排出体外。
七点至九点(辰时):胃经值班,胃大肆受纳、腐熟水谷。此时应吃好早餐。
九点至十一点(巳时):小肠经值班,小肠分清泌浊、泌泌精华,即化吸收。
十一点至一点(午时):心经当令,心脏大量推动血液运行,须保持平稳。
一点至三点(未时):脾经值班,脾将体内水液输送到四肢,以养肌肉四肢。
三点至五点(申时):膀胱经值班,膀胱贮藏、排泄尿液,排毒养脏。
五点至七点(酉时):肾经值班,肾大肆藏纳、蒸腾、气化。
七点至九点(戌时):心包经当令,心包络代君主行令,应保持镇静。
九点至十一点(亥时):三焦经当令,“孤脏”总管人体气机、水液升降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