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属于五行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先引用一段明末高濂的著作《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中关于玉的描述:“玉之美,在色温而润。润者,润泽而鲜灵;温者,温润而含烟。” 上面这段话比较官方,说得也比较空洞(毕竟不是鉴定标准),不如直接放一张图更直接: 图中是两种不同品质的白玉料子,左边的属于糯白、脂白,细腻滋润,就像刚煮好的糯米饭,油光锃亮那种感觉;右边的则是干白,虽然也是白色,但感觉是放干了水的糯米,光泽也由油润变得干涩。
这种细微的差异,普通人也是能看出些差别的吧?不过这种差别其实没有到“天差地别”的程度。像左边这种料子,即使做得不好,也依然有不错的观赏性和耐久性;右边这种就比较麻烦,做出来不仅瑕疵特别多,而且容易干裂。这种由于材料差异导致的手工艺术品价值天差地别的情况,在古代是很常见的,所以古书对材料的描述都比较抽象,像「质纯莹透」、「色纯青」之类,指的就是这种质地好、颜色纯的材料。
当然,也有形容得比较具体的,比如明代吕震等著的《新编本草拾遗》中就有记载:“白玉,产出昆仑山,色白如霜雪,赤黑者次之……真玉色白润腻,光净透彻。” 可以看出,这里对玉的颜色和质地的描述很具体,也很形象,与上图应该是吻合的——左边的料子符合「色白润腻」,右边的则不符合。但是「光净透彻」这五个字就有点笼统,很难作为衡量玉的价值标准,因为是否干净、是否通透,取决于料子的厚度。如果拿一块厚度只有1毫米的羊脂白玉去对照这个标准,可能刚好符合,但它能做什么呢?只能磨成珠串或者挂件,体积非常小,价值自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