棿在五行属什么?
《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季春之月“乃命工师,始作帷冕”及季冬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求庶稷(众禾)於农。元日祈穀,九旗五色,圜宫外;四仲之月,各以其所属之色,为圜丘祀天神。”其中提到的“圜丘”与《周礼·考工记》中的“王宫圜隅”、《尔雅·释天》中的“圆丘”,以及汉代的刘歆、晋代的高诱注疏和唐代的孔颖达等人所著的《礼记正义》都认为是指圆形的天坛,并认为它是皇帝举行大雩祭(求降雨)的地方。 明代著名的史地学家杨一清在他的著作《稽古录》中则认为此处的圜丘指的是北京城的外郭,他引用《周礼·考工记》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涂修七尺,封崇三仞,树渠房,公侯百里,伯子男七十里有畿……王宫圜隅……夫盖圜隅者,所以朝日而夕月也……” 同时他认为今天北京的正阳门(前门)就是古代祭祀的门阙。他的说法被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沿袭下来。此后这种看法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因此从现在的地理来看,北京的内城西面有景山,是明朝重建的圆丘,而内城的东南有一座角楼,即明清两代的庙学之地,这里也是古代祭祀的门阙。这些建筑正位于内城的正南,符合“南面而王”的建筑规制。
关于这座角楼的形制,根据资料记载,它应该是重檐三层,四周各有门,上层四面开门,下层六开门。从外观上看,它像一个巨大的四合院,正适合作为天帝居住的地方。而景山则像一座小小的紫禁城。 这样一座小巧精致而又处处显出皇家气派的“小天地”,确实让人很难跟“伟大粗犷”的蒙古铁骑联系起来,也很难理解他们为何选择了这一处地方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