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与五脏原理?
“五行”是一个哲学范畴,表示事物存在的不同状态和不同的运动方式; 而中医里的“五脏”并不是单纯指五个实体性的器官(西医解剖学上的器官系统)。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是五种中轴器官,是五脏之气积聚、运行的地方。五脏之外,其他脏腑都是“腑”,而“腑”的作用主要是受纳、消化食物,为五脏提供化生的营养。
所以,中医所说的“五脏”,不仅仅是西方医学里所讲的实质性的“内脏”或“脏器”。它还包括了这些实质性器官所拥有的精神功能和运化功能。 比如,我们常说的“心主神明”“肝主疏泄”等,就包含了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由五脏之精气所滋养的概念。
而“木火土金水”五行,则是对五脏功能运动方式的概括描述——这个五行的顺序也是有道理的:金与水对应着封藏与疏泄,土对应着承载与化源,而木火则对应着升发与宣散。因此说,五脏的功能首先是分阴阳的,其次才有“五气(风热寒燥湿)”之分。 中医在论述脏腑病症时,常根据其病机特点及五行属性,采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如心气虚则心脏病发作,此时应补益心血以治其标;肝火旺导致口苦口干,脾气暴躁,这是实证,治疗时应清泄肝火。
总之,中医的“心肝脾胃肾”和“木火土金水”,是两个有不同的侧重的概念体系。只有认真把握这两个概念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才能理解中医基础的真义。否则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