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五行属什么?
“邰”字的五行是火,读音为tái。 汉字演变: 字源解说: “邰”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像一妇女手持耒耜在田间劳动之形;也有说法像一人持禾,另一人用斧头除草的样子。“邰”的古字形本义指的是种田。 西周金文中“邰”字多为地名用字(如邰国、邰邑),指春秋郑国与晋国的交界之处,或指周武王封给他弟弟叔处的土地。另外也用来称呼一种形似粟米的小麦——大概因这种黍子似粟,籽实比粟小,而且多分布在田野的缘故。
战国文字中“邰”字字形略有变化,但意义没有大的差异。秦简“邰”字作“臺”。汉简“邰”字作“台”,且字形与现在通用字体相近,这说明西汉时期“邰”字的字形已经有了定式。东汉《说文》中“邰”字亦作“台”。可见东汉时“邰”字的字体已经成熟并固定了下来。
现代汉字“邰”字沿用古字体,亦作“台”。 古籍中“邰”字多见于史书,常指地名。也有做姓氏和用作人名的情况。
相关词语有:大邰、空邰、南邰、曲邰、上邰等。 人物名字中有:王邰(清初诗人)、马邰轩(近代书画家)、程邰(明末抗清英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