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的五行什么?
原指天地未分、阴阳未判之混沌状态,也称洪荒或鸿蒙。 《庄子·应帝王》中有“往古之时,四极废而禹后启,九州裂而商汤兴”的说法,说明在夏商周之前,天下是不分的,所以叫“原”。 《列子·天瑞篇》中也有“仲尼曰:‘夫至乐者,世不见也……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四时既济,百物皆生’。庄子曰:‘古者谓是帝之行也’”,“帝之行”的意思也是指天地还未分化的时候。可见古人把“原”和“洪荒”、“鸿蒙”视为同一状态。
汉代的司马迁在著述《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时,将黄帝时期称为洪荒时代,并且引用民间传说来说明当时的情况,所谓“轩辕之际,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东汉的班固在《白虎通·号谥篇》中也说“古之王者,或有德泽着于后世,谓之黄帝;或累功业流庆于无穷,谓之尧舜。故《孝经》曰:‘五德之帝’,言其德如五行之盛,化无可夺者也。若夫神农氏之节中而不偏,黄钟之调正而无私,可谓至德要道矣!然其德泽不足以遍覆生灵,功德不能流芳百世,故直称皇,系于辰,别为帝耳。”这里说的也很清楚,神农氏时的天下是“德泽着于后世”,但还不能“遍覆生灵”,也就是说,这种德泽只能滋润后世,而不能像雨水一样普降人间。
其实,无论是上古时代的传说是如何,我们都应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原始社会是一个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相互依赖程度极高的社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分工的出现并不断细化,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逐渐削弱,个人拥有的自由时间增多,从而为个体间的竞争提供了可能,同时,为了满足竞争的需要,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都进行了相应的调节,从而使得人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社会的进步也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