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属五行什么?
“余”,有“我”“你”的意思;还有“剩”的意思——比如“剩余”“多余的”。 《说文解字》给这个字的解释是:“余,我之馀也。从尸,音馀。”段玉裁注:“凡言‘馀’者,皆就物而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馀”的本义就是“我”的剩余部分、多余的部分。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把“馀”归到“猪”部是有道理的,因为“我”是形声字,而“猪”也是形声字,它们的声符都是“鱼”,也就是说,“魚”这个声符表示了“余/予”这两个词的意思——“给我/他”。 所以,“馀”“予”两个词在古代是通用的,都表示“我”或者“我们”。 但是,“余”除了表“我”之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义项——表“你”!
古人称第二人称代词“你”为“君”或“卿”。在甲骨文中没有发现“卿”字,金文中的“卿”字作“[厷】」”,小篆作“【卿】”。“厷”即“肱”的本字,指人类上臂。由于古代祭祀必须用牛、羊等家畜作为祭品,为了不用杀掉活生生的动物,就在肘关节以上砍去一只胳膊,称为“断肱”(即现在所说的“断臂”),作为对人的惩罚。所以,“肱”的字形演变过程实际上是“刑”的形象表达。
“卿”字的本义就是“断臂的人”——一个失去了“手臂”(或者说“肩膊”)的人。这个词最早指的是贵族男子(有爵位的人),后来才泛指平民百姓中的俊秀之人。
在现代汉语中,“卿”一般用来称呼男士——比如“先生”“这位同志”“亲爱的赵先生”等等。不过,在古代,“卿”字是第三人称代词,既可以指称对方,也可以指称自己,还可以用于第三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余”“予”和“卿”都有“我”的意思,而且都可以用作自称。但它们三个的意思还是有细微的差别:“余”最宽泛,可以用作一切主、客观主体,“予”则相对狭窄一些,只能指“我”(第一人称),而“卿”则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