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属什么五行?
“烽”字,从火,从夆(fēng)。《说文》解释“烽”的字形来源时说:“烽火,以炬举火於戍表也。从火,夆声。”“峰”的本义就是“高而尖的山”。那么为什么“锋”和“烽”的读音相同,写作“蜂”呢?这主要是因为在古代汉语中,“峯”“丰”和“烽”通假;而“锋”和“蜂”则通假。在《诗经》里就有“攸攸牧子,庶曰丰谷”以及“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周道卓卓。”把这两句里的“丰”和“锋”交换一下位置,意思一点也不受影响。
《庄子·逍遥游》里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这里的“椿”字,古时又写作“淳”或“芚”。《庄子》原文里“淳”与“屯”互用不误,可见“淳”、“屯”古音同读,“芚”也是这个发音。“锋”字的“钅”部就是由“屯”变形而来。
古代汉族人民为了通信方便,除了使用信鸽和狼烟之外,还发明了“堠”这一种装置。“堠”其实就是一种标柱,上面插着旗子或者堆着柴禾,用来作为点燃信号的地方。《汉书·李广传》里有记载:“匈奴大入塞,杀辽西太守。单于又攻走东郡太守。上书:‘愿及寒冰未消,士马未发之际,率二千余骑,横行匈奴。’天子遣使迎广,驰诏拜广为中郎将,敕令军属毋得禁止。广即日登程,昼夜驰几百里。匈奴探知消息,遣万馀骑候广,广所带兵马不过数百人罢了!匈奴兵见广,以为诱敌之兵马,纷纷追击广的骑兵。广驱兵深入,直捣匈奴营寨。”
这里李广要率军出征,首先就需要确定一个日期。他给汉朝天子上书中说:“愿及寒冰未消,士马末发之际……”意思是说想在北方尚未开春的时候发动袭击。然而李广不知道的是,在他准备启程的时候,有人已经提前向匈奴发出了警报——汉朝在边境修建的“堠”已经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