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字五行属什么?
“涣”字的本义是水流动的样子,甲骨文中的字形就是河水由中间分开的样子。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涣,流散也;从水,焕声。 金文中“涣”的字形与甲骨文的相似,而小篆则将金文字形中的“奂”换成了“㝋”(见上图),这个字在隶书、楷书演变过程中又变成了今天的“涣”字。 “涣”的读音在秦汉时期发生了改变,在《礼记·月令》中有言:孟春之月,其卦巽,其律商蕤挠,其乐夷吕,其刑涣。郑玄注云:涣,读曰涣。此月阳气始涣,万物始生,故以涣乐名焉。 也就是说,“涣”在此处的读音与“涣”字的本义无关了,而是读作“huan4”音,有分散的意思 [1]。因此这里的“涣”和“涣涣”其实是指天气晴朗明朗的样子。
“涣”作为名词指雨水或雨点,如宋陆游《雨夜即事》诗:窗前雨滴已微泫,枕上风来忽已涣。 在一些方言中,“涣”还可以表示水流浑浊不清之意,比如我们熟知的成语一潭死水就出自吴趼人著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一回:“我这里不是一潭死水,所以任你波涛汹涌,我自镇扰不惊!” “涣”还可以做动词,意思是使涣散、分离,如《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宜言,虽万被杀,犹不旋踵。
汉司马迁《史记•荆轲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将军乃欲以幽暗之中,察细事焉;譬若暴麟于濡尾,何哉? ” 这是两个非常有名的典故。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只当了一名看守粮仓的小官,多次向刘邦请封大将军却被刘邦一口拒绝。
后来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实在没辙了才把韩信招致麾下任为大将军,这才有了后来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等著名战例。 这个故事说明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是多么重要! 而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里,荆轲对燕太子丹说了一番话“夫贤士处国家而有功,天子赏士,诸侯尽士,此贤士之功也;然则一锥之地不可得也,徒呼奈何!”意思就是您现在让一个手无寸铁的人去刺杀秦王,那不就是让他去送死吗?我如果成功了那肯定是我自己的能力,但是如果我失败了这个责任该谁来担呢? 所以我只好辞别太子逃走了……” 这说明了即使你是盖世英雄但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也不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