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字属于五行属什么?
“木”字旁的“林”,是树林的林、森林的林;而“火”字旁的“邓”(deng)却表示“大”的意思——如:邓攸、邓艾等。 由于《说文解字》成书于东汉,因此,许慎等人将“邓”归入“火部”是理所当然的了!但是,到了今天,人们都以为“火”就是火的原意了,其实不然!那么,这个“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今天的汉字中仍然保留了这个字的原始含义和上古发音特点。
比如我们今天的“当”字,读作 dang 第四声时,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充当”、“担任”;而读作 dong 第一声时,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恰当”、“合适”等等。而在六本书本字典中最古老的一本《康熙字典》中记载着:“当,音塘。”也就是说,当它读dang 第一声的时候,它的读音和含义都与现代的“塘”完全相同,都是池塘的意思…… 在古代的六书中的“意喻造词法”里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形声”字中的声旁其实就是该字的原始含义或上古时的读音。
“唐”,从“甲”省写而来,在古代写作“曱甴”(yut wot)。“曱甴”为蟑螂别名(今俗别用阿蟆二字)。因蟑螂身体扁平,状似“甲”字故有此名。“唐”字的声旁(亦为“唐”字的义符)“庚”字与“蟑螂”的发音非常相近——“庚”读“geng ”第一声时,有“庚,大虫也”“庚,蟑螂也”……之古训,由此可见一斑矣! “邓”字的原始含义则是:大、多之意。这恰恰与今天的“当”(dong 第一声)同音,因为在上古时,“一”还没有成为数字单位,而是发“多”(dong 第一声)之音。所以,我们今天把“一当十”说成“以十当一”——也就是“以少胜多、以小搏大”的意思,其源盖出于此焉耳耶?! “邓”的另一个读音是 ding 第三声,此时则指一种植物的名称,这种植物又叫“野苋菜”,也叫“苋”(xuan第四声),是一种野菜,味道不错哦^_^~ 顺便说一句,《诗经·召南·采蘩》中有载:“被之僮童,夙夜在公;被之采采,夙夜在公。”其中的“被”(pi 第四声)即是“披”的古体,意思就是“苋菜”!再顺便说一句,“被”也是“棉被”的“被”哦~~ 附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