瓃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瓃,玉瑑也。从玉 累省声。” “瑑”,指玉上的凸起部分,如“瑑玉”——雕琢成形的玉石;又为雕刻的样式,泛指玉器,引申作名词,意为玉器。
《六书通》:“玉器之瑑者,其状多似半圜而曲锐。今俗有圆如卵,上锐下平者谓之玉环,此则玉环之遗制也。” ——明代的《六书通》对“瑑”字的描述与清代的《说文解字注》基本一致。可见,这个字形在宋元以后,基本没有变化、沿用至今。
据此可知,“瓃”字的字形是由“王”“玉”“累省声”三部分组成。因此,这个字当以“王部”为主构形基础。 而按照《康熙字典》所记,“王部”的字中并没有一个与“畾”(léi)相近的字,所以,这个部首应该是一个假借义项——即“畾”被当作“王”的下底,来作为偏旁部首;而不是指“畾”是某个单独汉字的部件。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汉语中,所谓“部首”的概念已经不太使用,因为现在的汉字系统采用的是2013年6月5日第八次中国文字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而这套字表中虽然保留了传统“部首法”中的81个部首,但是为了更方便检索和统计,采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分类方法,将每个“部首”分别归入了409个部首大类之中[1]. 所以现在查字典,一般都不再列出具体的某一个字属于哪个完整的“部首”了!而是采用这种归类方式。 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参照传统“部首”的方法来分析汉字结构,以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汉字构造的规律。比如,“畾”虽然被当作“王”的下底使用了,但它依然是独立的部件,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它还可以构成另一个会意字——“畾”+“土”=“垒”。由此可见这确实是个独立部件,而非“王”的变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