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五行属什么?
《说文》曰:“桓,营之所在也”。从木,象形。“凡桓之属皆从桓”。按:此释字义而兼解说字源也。 《玉篇·木部》曰:“桓,立柱以起屋,今之门屏也。”又云:“门屏也。”引《周礼·匠人》注云:“人君所在,必立宗庙,所以安君,故曰‘桓’。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皆立楹於庙之门之内。”按:此言桓之本义为立柱而起屋之状貌者,谓门屏之类是已;复言立大木于中庭,以安君亲、表尊位,乃其用意所寄之所。 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时,据其所见典籍所载,将桓的本义概括如下:
一曰,立柱而起者也(《说文·木部》) 按:此承前文而言。
二曰,立君也(《说文·戈部》) “桓”下小篆作“ ” 而“國”古与“邦”通,甲骨文或金文中“国”或作“”,或可参看。 《尔雅·釋言》郭璞注云:“國謂國都也。”然则“桓”之本义为立国之木,犹后世所谓标帜帝君所在之意,盖本于“建邦立都”之说耳。
三曰,姓(《说文·木部》) 王筠《说文句读》卷九:“桓,古之大国,三十家为一井,桓乃三十万家,非一人所能治,故借以为姓。”按:王氏之言甚是。
四曰,君父也(《说文·心部》) 五曰,州郡之属,大者为州,小者为郡[按:後汉及三国无此说](《说文·川部》) 六曰,公侯之属(《说文·贝部》) 七曰,县邑之属,大者曰都,小者曰鄙(《说文·邑部》) “桓”下小篆似作“ ”。上端横笔,当为“门屏之垣”之象。
八曰,山名(《说文·山部》) 王筠《说文句读》卷十:“案《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恒山。’‘桓’当作‘恒’”。按:王筠所见《山海经》版本,当是明嘉靖间刻本,故有“桓”“恒”互讹之事。清阮元监修《嘉庆重修一统志》(1796年成书)卷一百二十四有《山东恒山考》一文,可参看。
《史记·五帝纪》司马贞索隐曰:“在冀州河东。”裴骃集解引皇甫谧曰:“在河北怀县东北,有恒山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