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释云:达意也。从辵,甬省声。 通行本《说文解字》中无此字。清代段玉裁所作之《说文解字注》有收录:“今作仝、同。”
康熙字典引《篆韵》音童(tóng);《正字通》又作侗(tóng);通假作侗,通僮;《集韵》又作恫(dòng)。 《唐书·柳公权传》以楷书称于世,尤善草书,为当时第一。其笔法精细,而体势劲媚。尝自谓:“吾草书多奇态,行草则不如;今欲通其变,故作大书,若惊蛇走虺,跃马蜿蜒,所谓藏锋法耳﹙一四三二﹚。” 《宋史·赵昌传》能画花果虫鸟,下笔妙有姿容,作花不施粉墨而形色光彩,皆似生时。尝画折枝牡丹,一蝶飞落,观者疑从纸背出也。 《元史-张养浩传》幼聪敏,有识量,读书不觉酣睡,人称为“醉书生”[1308]。 《明史-王铎传》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烟潭渔叟。天资高迈,博学好古。工书法,行、草书疏逸雄劲,自成一家,颇著名声于当世。所著诗文皆有法度,学者称“二王”[2637] 王铎的书法在当时即负盛名,明代万历年间著名书法家董其昌赞叹说:“吾宗达乎圣域,非诸公比矣!”“六分半书”之称即来自董其昌对王铎书法的评价:“余观王铎字,不能不叹服,以为古今疏放笔态,旷世不见。然行行略成字,字字初不合,此子独运意外法,合处六分半,不尽处各肆成体,自是已入古人不磨境界。”所谓“六分半”之说是指王铎书写“六分”的楷书,掺入了“半分”的草书笔调。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 有“董其昌讥之曰‘王铎书如断砖残瓦,虽古而轻俗’」。 吴伟业在《王忠载送其铎墨迹歌赠忠载》中也说:「予昔见公书,谓得颜平甫、米南宫遗法,董思白深许之……其后思白论书甚贬公,谓公书如断砖颓垣,虽古而轻俗,不知思白晚岁书亦此体耶?」由此可知董其昌与王铎晚年之书的风格接近。 乾隆皇帝喜爱王铎的字,曾将王铎的作品悬挂于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