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五行属什么?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中,如《尚书·洪范》、《春秋左传·桓公六年》等书中都有相关记载和论述。
到了秦汉时期,它成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且被运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去。 后来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教的一些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理论.
于是人们把印度的"地、水、火风"(梵语叫"土敦"[dhi^tu]、"水敦"[sau-tuh^n!]]、"火敦"[hu^m!](风))四大元素说与中国传统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属性相结合(或干脆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五行说"),并把它们用于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与演化以及疾病的机理等等。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传统中医所用的"五运六气"中的那个所谓"五行说"。 在这个融合过程中产生的关于五行的说法很多,其中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把世界上的事物分成五大类,每两类互相作用产生变化。五行之间相互影响的模式如下:
五行相生是指这一行是从另一行生出来的,比如土生金是说黄金是由土地里的矿藏开采出来,金属在冶炼后可以制成黄金;木生火是指木材燃烧可以产生热量,产生火,而火又可以烧炼成金属;水生木是水滋养树木使之生长茂盛,因为树根需要水分来维持生长;火生土是因为火烧后剩下的灰就是土壤的成分之一。
五行相克指某一行克制另五行,例如金克木是斧头能砍倒大树,火克金是高温可以使金属熔化,木克土是指树木可以固定土壤使之不致流失掉;水土克火是指发生火灾时可用水来灭火。 现在流传于世的这个系统来源于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著作。他根据阴阳五行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看法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体系----天人感应论,认为人间的皇帝就是上天派下来管理百姓的一位神仙,他的所作所为都要受上天的监视和指导。他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所以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听从天意的安排,也就是所谓的"顺天应人"了。他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治理国家的方法论即三纲五常之说并把它作为儒家正统的思想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去了。从此以后封建帝王就依仗着他们的神权进行统治了直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才彻底终结了这一腐朽的制度。 这个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结构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特点———它可以容纳新的事物和概念,也可以将其原有的内涵和外延加以调整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和发展趋势。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比这更好的解释和模型体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