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字五行属什么?

范良浩范良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古文字中,“开”和“甲”是同一个字。 甲,象形字,甲骨文即从甲虫演变而来——中间一点即为甲虫头颈部之甲壳;左右两侧弯曲的笔画为弯出的一对触角;下面一横表示身体与六足;六足在下方两格。本义就是甲虫。 后来,因为甲虫被用来作为计时工具(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所以就有了“开放于十二时辰之首”的意思。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开始”、“开端”之意。

而所谓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就是取此意。 开在十二地支之前,故有开头的意思,因此又引申为开始、开创等含义,比如开国帝王、开疆拓土等等。 开也是甲字的本义,故而用天干中的开头两个字来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 在奇门遁术里,也有开休生伤杜景死惊宫的说法,分别对应阳盘八卦八宫。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开与甲是没有关系的两个词,也没有关系两个含义。 但是到了现代汉语词汇中就不一样了。 因为中国的汉字都是会意字,很多字都是由多个小部件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表示另一个事物。 而在许多现代汉字里,为了造出新字方便,就把甲和开两个部件结合在一起组成新字来表示新的意义了。

这种办法叫做“假借法”。 而这个“假借”的对象呢一般都是古今同义的词。 所以我们现代仍然在使用着“甲”与“开”这两个字的时候并不知道它们的历史渊源以及联系。 那么关于铠的问题就来了:古代的铠是不是一种武器,还是一件衣服,或者只是一种装饰品? 答案是:铠甲是一种防护装具,当然也可以做成武器装备。 中国最早的铠甲出现于夏朝时期,据《竹书纪年》记载: “太康失国十年,羿射杀帝相”; “仲康即位九年,相死于寒浞之手,羿亦身亡于浞之手……少康即位七年,灭浞与浞之二子。” 中原地区最早的铠甲实物发现于河南辉县琉璃涧遗址,距今约4000余年,是由皮革制成的战裳状器物。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铠甲发展到了铁器时代,由青铜器向铁器过渡。 当时的铠甲按材质可分为:皮甲、布甲、木甲、铜甲、铁甲等五种,其中以铁甲最为先进。 在《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记载: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 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当时攻城的手段比较落后,除了强攻外只有用火药炸,而且伤亡巨大,所以一般不用此种方法。 但凡打仗都要动用兵马物资等,这些都需要钱粮支持。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虽然比战国时要多一些,但大多数国力有限,能维持正常开支就已经不错了,根本拿不出太多钱粮供养庞大的军队,所以当战争规模不大时都尽量避免使用兵力;当双方实力悬殊太大而又急于取胜时才会动用到军队。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三国时期。 三国末期魏吴蜀三国的兵员数量分别为80余万,73万,94万左右,平均下来每人只有十余人兵器。 到了南北朝时期才有所增长。 此时南方的东晋宋齐梁陈四朝的兵力都在百万以上,北方的前秦北魏北周隋朝也都在百万上下或接近百万人之间,平均算下来每人都有二十余件兵器。

到了隋唐时期就更多了。 以唐初的618年到755年为界统计: 这七十六年间共有36次大规模战争,共动员兵力一百四十多万人参加。 最著名的武皇伐诛、安史之乱等都包括在内。 如果把这七十多年来发生的所有战争都算进去的话,平均每年要出动数十万甚至上百万部队进行征讨。 所以你看,唐代的战士身上穿一件铠甲就已经很奢侈了。更不用说盔胄弓箭等装备了。

如果还要佩刀带剑就更别提有多费钱了!

优质答主

1、“凯”,在简体字下,五行属于火,金土水火木的属性分别是什么 答:关于五行的属性,一般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按照生克制化的规则来划分;一种认为是根据阴阳五行的实际含义进行分类。两种说法有相通之处。 比如,我们常说的水克火,是按相生相克来划分的;而说水的特性为润下,火的特性为炎上,则是按阴阳属性的不同进行的区分(《内经》里讲阴阳的时候也有把阴阳与五行并列进行说明)。 现在我个人的观点倾向于前者——认为五行是阴阳运动的产物,而不是先有了五行然后才衍生出阴阳的。如果我的理解错了就请指出。谢谢! 2、“鎰”字呢?五行属什么? 答:跟“凱“一样。也是金属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