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在五行中属于什么?
毛萱最佳答案 《黄帝内经》有“形意”之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魄俱并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的形指的是筋骨肌腠等形体结构,而非血络、津液等;也是现在所称的“实体”,即现代解剖学的结构,它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五行的“行”,是有形的运行。金木水火土,就是不同形态的运动。 所以,从五行的角度讲,人体是有形的。而且,不同的运动形态,构成了不同的命局,形成了人生天地之间的气场。
当然,这种形不仅是形体之形,还有表情达态,言谈举止等等一切可被感知的形象。它取决于先天秉赋(父母)和后天修炼(个人)。
那么,怎么知道自己的形是属金的? 方法很简单,你仔细想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是不是总是遇到这样的情景:别人让你做一件事情,你本来就讨厌做,或者本来就很烦,但是又不能不做,于是你就用一种冷冰冰没有表情的脸,硬着头皮去做,结果做起来不但不开心,还常常出错。这时候如果有人说一句“你怎么可以这个样子对着我呢!”立刻气就不打一处来。
这就是形为金的表现——表情冷淡,面色严峻。 反之,有些人虽然脾气不好,容易发火,经常跟人吵嘴架,但是火气过去之后,他们又会跟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笑呵呵地跟你说话,跟你一起开心。他们的表情、神态、举止总在不断变化着,仿佛一滩流动的水。这样的人,火气再大,也不会伤到根基。
其实,每个人的五官相貌,无不是由他的性格、气质决定的。
《黄帝内经》理论中,人体的五脏是“心肝脾肺肾”,五行是“火木土金水”。“心”在五脏中排名第一,对应五行中排名第一的“木”,为“火包木”,即“木生火”。因为人的五脏在体内,所以又称为“内五行”。
同理,外界有五气,即“风寒暑湿燥”,它们在《黄帝内经》中的排序是“风寒暑湿燥火”,对应的五行是“木水火土金”,又称为“外五行”。
人体五脏和外界五气是相合的,并非互不相干。比如春天多发肝病,这不仅是因为外界对应肝的是“风”,还因为肝脏在五行中属于木,而木又主春,所以肝在春天容易“生病”。
从以上的解释可以看出,体内五行(五脏)和外界五行(五气)是完全不同的。当外界五行(五气)和体内五行(五脏)相应时,即“春脏(肝)喜春气(风),秋脏(肺)喜秋气(燥)”时,人体五脏就平和。如果“春脏应秋气,秋脏应春气”时,人体就容易生病。
所以,在《黄帝内经》中,“同气相求”和“阴阳相感”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以上所说的“气”,在《黄帝内经》中是五气,即“风寒暑湿燥”,而不是现在常说的“雾霾天气”中的“气”。但是,按照中医的理论,脏主“同气相求。”既然人体五脏在春天喜“木”,那么,春天应该少吃具有“金性”和“水性”的食物。
如果春天,一个正常人,由于食用具有“金性”和“水性”的食物比较偏多,就容易“生病”。如果是在治疗一个病人,又错用了具有“金性”和“水性”的中药,这个病人也容易“加重病情”。
这就有了一个《黄帝内经》中的“治病必求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