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人的故事说明什么?

寇邦恒寇邦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个人的智慧德行是不断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你的内心,你的身体,你的处境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古代人眼中,人和神之间没有隔着一层铁壁铜墙,神在人心里是直接存在的。他们相信,人可以通过变化、修炼获得智慧与德行的提升。

《西游记》的精髓就在于告诉你人生的修炼过程,你只有经过了变化,才能知道善恶,你只有经过了修炼才能成就你的智慧。

所以《西游记》的故事又分成两个过程,一是三季人的故事,一是四季人的故事,前者是后者的引子与铺垫。吴承恩将三季人故事,归纳于“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之中。在佛道两家的典籍和教义中,“六贼”是攻击的对象,需要人去克 服。在佛家经典里,“六贼”被视为贼害人生命的六种邪念。在道教典籍中,“心猿意马”是修行的阻碍。《吕祖师语录》称:“‘心猿’二字,‘心’字在上,‘猿’字在下,乃是人也。”“马者,大二字合成,亦为人字……人心不静,则其意若猿猿马奔腾不定。若心能静定,则二意自调矣。”

在《西游记》故事的起始和收尾中,都出现了“心猿”之说。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的“心性修持”,是对“心猿”的释义,而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则以“五圣成真”点明“六贼无踪”:孙悟空等五人西天归来后,五人成佛,成为五方五性,其中孙悟空和观世音分领“地、水、风、火”四圣,其余的“金、木、竹、石、土、谷”六圣则不复再被称贼了。

这里,吴承恩对“心猿意马”与“六贼”的解释与佛、道两家的解释是不同的。佛教有“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认为接触“六尘”就会生出“色、受、想、行、识”等“六根”。而道教的“六贼”是指身内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神,只有“制伏六根”的人才能修身养性进入神仙之门。

吴承恩对“心猿”与“六贼”,是与《庄子》的“三籁”和五行说联系在一起阐释的。唐时,人们将“心猿意马”与“耳目口”并称七贼。可见“心猿”与“耳目口”及意神密切相关,它们是“三籁”中的“人籁”。吴承恩将“耳目口”三贼拆分为“耳目声”、“舌喉味”、“动静气”再与意神合称“六贼”,这是对“三籁”的演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