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字的五行是什么?
《康熙字典》中“绿”字的解释, 绿,生於五木,属木者也。但草木之色,青与绿分。浅者近青,深者近绿。青取于蓝而成,绿取於黄而染。故字从「糸」从「卢」。 又曰:「绿字当作菉。」谓《礼记·月令》「周月之中,立秋之日,凉风至;白露降,林中草木,皆青色。」是也。然则绿者,草之色矣。 按“绿”为会意兼形声字。金文(图一)、小篆(图二),下部均为“艸”(即今“艹”)。隶变后楷书作“綠”。
字形演变(图三) 《说文解字·糸部》:“綠,帛青绿色。” 段玉裁注:“緑,籀文从盧;魯者,良馬黑唇赤鬣者。亦指赤鬛。故其字从馬,謂黑色有毛者也……謂靑緑則言其色。”
《广韵·渌韵》:“綠,青草名。” 《集韵·膜韵》:“綠,草木靑翠色。” 《类篇·艸部》:“綠,青草。”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綠者,艸之颜色。” 清·徐铉等《太平御覽·人事部四十》引《梁书·王僧孺傳》:“綠陰清潤,風景怡曠。”
现代汉语词典中“绿”的解释如下: “绿”的字形演变过程如下: 小结:“绿”的古文字形体,均从“屮”(古文字中“艸”“屮”通假),表示植物的草本植物,且与色彩有关。
由“屮”及其衍生的文字构成词语或双音词时,一般表达植物的色彩含义。如:菁(jīng,指“青翠”,也指“韭菜”)、葱(āo,形容菜的颜色新鲜浓绿)、翠(cuì,鸟的羽毛鲜艳翠绿)、黛(dài,眉毛黑的色泽)、碧(bì,青绿色的玉石)、蘋(pín,多年生水生植物,根须可食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