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字的五行是什么?
《字源》中说,“廷”是“导字之误” 。也就是说现在 “廷”的字形是错的,正确的字形应该像“导”这样(如下图所示)。 那为什么现在“廷”的字形是错的呢?因为“廷”的字源是一个表示“站立并引着君王前进的人”的象形文字。这个人“站”着不动,显然不合理;而且他“引”着君王,手里却空着,也不合理——他手上应该拿着引荐君王的文书。
这个字形就像一个人站在那里,右手握拳,左手展开,好像在举着什么东西,其实什么也没举着。这就是一个形意分离的字形。古人造字的时候本义和字形常常不同,所以这种情况很常见。 后来这个字形变成了下面这样,上面的一横变成了一竖,表示手举起的东西变少了,可能只是引荐王者的文书变成了一卷帛书。
再后来,这一竖又变短了,变成了一点,表示手里的东西变得很少,几乎要没了。最后就变成现在的字形了——“几乎没有东西了”。 但是古书上“廷”字字形还有另一种变化。这种变化的特征是一点一横不消失,变成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形,如“宣”字。
《汉书·五行志》中解释“宣”字的字形时说,“宣者,言也。从‘口中吐言’,凡‘宣言’之属皆从‘辛’。”“辛”即是“音信”的“音”,说明“辛”和发声有关。我们看看“辛”的字形演变如下: 从甲骨文可以看到“辛”字左边是一横一点,中间是一只弯曲的手,右面是两个“口”——整个字形就像一只手发出两个声音,因此“辛”的本义就是“发声”。
再来看看另一种演变的“辛”的字形。可见,加一点儿成了“示”;加了三撇成了“音”。这些字形的变化都说明“辛”的本义跟发音有联系。而“昭”、“诏”两个字都是“宣告”的意思,可能就是因为它们的字形是由“辛”字变形而来,所以“辛”字的本义必定也是“告知”的意思。
由此可以推测“廷”的本义应该是“朝廷上宣布政令”。 由“廷”的本义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引申义:
1.指帝王或官府。此处的“廷”相当于文言中的“庭”,“宫”。
2.封建社会中最高统治阶级所处的地方。此处的“廷”相当于古代的“朝”。
3.封建社会里地位最尊贵的官员居住的地方。此处的“廷”相当于文言文中的“廷尉”,指监狱。
4.宫廷里的。此处的“廷”相当于是古代文献中的“廷”。
5.封建国家司法部门。此处“廷”相当于古代的“大理寺”。
6.指法庭。此处“廷”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法庭”。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和“太”在古代有时候通用。比如“大司徒”叫“太师”,“大唐太宗”叫“太祖皇帝”等等。所以“大”也可以作为“太”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