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五行属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刚好前几天跟一个易学界的朋友讨论过这个五行问题 先贴一下之前讨论的原文 对方观点是伪五行属于纳音,因为《尔雅》有“广韵”、“切韵”之类的记载和发音,而“五音”中“宫商角徵羽”也对应着今音的“12356”,因此可以推算出“甲子乙丑海中金”的发音类似于英语中“the first of January”这样的单词的第一个音节,从而推知“天干地支”这一记年工具其实就类似于现在的公历,只是每一年的第一天都是“甲子”或者“乙丑”。
我的观点是这样: 子平术中的天干地支确实就相当于阴阳历的公历农历体系! 但是其中五行的属性却并非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而是以这些元素在天地间的不同状态为划分依据——即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水在天地之间为流动,火在天地之间为燃烧,金在天地之间为堆积,木在天地之间为生长。 这种把自然界的事物按照上与下的位置进行二分法的方法,正是儒家入世哲学的基础。
同样地,子平术里的五行也是按照天地之间的状态进行四分法的,也就是说只有四种状态——“流”、“生”、“聚”、“长”。 其中“流”属水,“生”属木,“长”属火,“聚”属土,唯独“流”没有对应的土。这是因为在子平术里,流就是生,生就是流——这就是“流水不腐”的意思,也是老子说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里的水不是自然界的纯水流。
所以这五种属性其实是四种状态的衍生: 上为天(阳)为动力,下为地(阴)为承载;在之间者,动静相兼,犹如阴阳交媾而生万象。 所以用现代语言的描述来解释《尔雅·释天》的五行: 天上的东西属阳,按现在的表达就是“运动的”,故五行属“动”;大地的东西属阴,现在表示就是“静止不动的”,那么地上的东西五行属“静”;只有中间这块地带是二者结合,因此“动静兼备”。 而《说文解字》里对五行的描述则更明确: 金曰从革,象金之形,革,变更也。谓改变成另一种形状。(变形的金) 木曰曲直,谓木头具有弯曲,伸直这两种姿态。(像树木一样生长且能屈也能伸) 水曰润下,谓水有滋润向下流淌的特征。 火曰炎上,指火的旺盛向上温暖。 土曰稼穑,谓土地具有种植庄稼的功能。(土载万物,能够栽培) 这样一对比就会发现,《尔雅·释天》所记五行与《说文解字》所记五行,前四行完全一致,惟最后一行“土”的描述不一样。(《尔雅》无五行土)而这恰恰对应了《易传》中的“乾”、“坤”二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注意这里“势”字的古字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