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是几画五行?
汉字“是”的笔画,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康熙字典》等古代辞书为依据,认作9划;另一种以2013年出版的教育部国家语委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下称《规范字表》)为准,认为它是8划。 这两种看法的分歧,主要在于对草书的“是”的处理上。《康熙字典》将草书的“是”归入“是”字,视为“是”字的异形,故作9划;而2013年的《规范字表》则将其从“是”字剥离出来,单独成为一字,且规定“不注明出处者,一般以‘是’处理”。也就是说,在《规范字表》中,这个“是”只算7划。
我查阅了《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它们均认定这一字的笔划数为9划。那么,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我查看了两部的字头,发现它们的字形依据均为草书,而且是经过简化的草书——“是”字底部的“辛”字省去一竖,上面的“日”字也省去了中间的横折。这样的简化草书显然是不符合初笔规则的——即不论何种字体,任何字的笔画顺序应遵循“从左到右”的原则。有研究者指出,这种简化方式是为了书写方便而做的临时性的简化,不能作为正楷根据。这两个词典的编者显然是将这个“是”当作9划了。 但问题是,现在的计算机字体库里,包括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的输入法里,都把这个字收录为8划。我在网上搜索到了很多根据《规范字表》判断字形的网站,它们也都认定为8划。如果查《康熙字典》,也是认定9划。因此可以说,历史上9划说是和8划说一直并存的。那这个字到底应该几划呢?
其实,这个问题涉及一个“繁简转换”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把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对此,《简体字谱》有详细的说明,可以参阅。这里需提到的是,现在所有的计算机字体库,录入的字形都是按照简体字来处理的,即这些字体中所有“是”字,底部“辛”字的竖都写成竖钩。这样,只要看到这些字体,无论是什么时代制作的,一律视作8划。但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些字体没有考虑“是”字不同的形体及其所记录的音义不同的现实情况。
事实上,《康熙字典》所收的字,绝大部分都是繁体字,只有极少部分是简体字,所以不能据以判定一个字究竟是几划。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入的字则是现代汉语通用的正规简体字,也不能作为判定的依据。 解决这个问题,须参照《规范字表》的条文,并结合具体的字形加以判断。
上述那个“是”的字条是这样规定的: “是”“直四”,首笔不变,第二笔按简笔处理。 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这个字应该是8划。但是,必须注意,这条规定仅适用于这个字当前使用的情形,即用于普通话词语中或写作简体字的情形。如果用来表示文言文中的繁体字,或者表示古汉语中的字,情况就不同了。
因为,这一条后面还有这样一条注释: 本表所列汉字,第一笔为竖(及含短竖者),第二笔为竖弯、竖弓时,一律按折笔处理。 所以,当遇到这个字作为繁体字使用时,如文言文或古汉语材料,就应该按照9划来处理了。 综上所论,“是”字应该分两种情况对待,其字形和笔画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