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五行属什么?
中医五行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其核心是脏腑关系、病理反应和治疗方法的辨证论治关系;它的具体方法是通过生克制化,五行相乘相侮等规律来解释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用来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脏与五行的联系主要是肝心脾肺肾分别与木火土金水相对应。 中医讲“有诸内必形于外”,即内脏的变化可以反映到体表,而体表的一些异常变化也可以反映出体内某些脏腑发生的疾病; 五脏的功能活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之气,皆能使舌蠕然而动”,说明心脏与舌的运动密切相关。所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还可以用来阐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病理现象。
中医学以五行特性来归纳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金主收,故肺为藏而不泻之官(指肺气肃降);木主疏,故肝为将军之官(主动);水主润,故肾为作强之官(主生殖发育);火主散,故心为神明之官(主血脉和精神);土主化,故脾为仓府之官(主运化吸收水分和小肠吸收精华物质)。
1. 在人体结构方面,用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系统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 a.木性可曲可直,条畅疏泄又能屈折盘屈,相应地,肝具有刚柔相济的特性,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b.火性温热而向上伸展,心与小肠都属阳,二者都具有火热之性,心火又下交于肾,可温煦肾阳。 c.土性滋润而向下向浊,脾具有升发和运输精微的作用及统摄血液不溢出脉外的功能,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脾运化精气之所依。 d.金性清肃且收敛下行,肺主治节和通调水道,大肠传导糟粕;肾主封藏,纳气归肾。 e.水性润而下注,肾能藏精,又能蒸腾膀胱中的气化产生尿液,膀胱贮藏尿液,借助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将其排泄出去。胆附于肝细胞下,胆汁也通过肝的疏泄而注入肠道。
2.在人体机能活动方面的联系如下: a.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心为汗;肺在志为忧或悲,在液为涕,在志为哭;脾在志为思,在液为辅津,在心为汗;肾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志为尿。
b.春季多发病:风病、传染病、伤寒类、脑病证。夏天多发病:暑病、湿热病、热痢病等。
秋季多发病:燥病、干咳喘、皮肤病及便秘症,冬季多发病:寒病、痿痹、痛症、咳痰喘等。
c.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一年四季都要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