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和“五行”是两个概念,前者是数字,后者指五种基本元素或基本物质。 最早提出“五行”这个概念的人叫“列子”,他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在《列子·天瑞》中他写道:“天地由始于虚霩(kào),虚霩而生宇宙,宇宙生气。气之聚合则为万物,万物的性质和形态各异是由于五行的不同。所以木生木,火生火。。。水胜土。。
“蕃”字的五行属性,应该属于木,而不是水或者火。 原因如下:1、《康熙字典》中“蕃”字,第一个解释为“艸部”(现代汉语简化了汉字);第二个解释为“水草丰茂也”并引用了一个古代诗句来证明这个含义——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延昭》中的“翰墨因缘百战余”一句。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包括人在内)都可以分阴阳两种属性,用阴、阳两种形态可以解释大自然的发展变化,推演出二十四节气,并用于中医诊脉等。 五行学说还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五类,称之为“五行”,分别是:金、木、水、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