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五行属什么?
在古文字中,“夷”的字形有三种: 读音有四个:
一、以普通话读音为标准,读yi,一声,是古代中国对东部少数民族的称谓,亦泛指四方部族等落后于“华夏”的民族,如西夷、南夷、北夷。如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大,远也,故为东方人之字。”现在,“夷”指“中国古人对华夏族内各部落的一种蔑称,后来是对华夏以外各族人的蔑称”。这个“夷”的字义,与“狄”一样,为四夷之一,用法上也多相并行,如“南夷西狄”等。此义项是假借义,其本义今已不用。“夷”字的本义是平。引申义有削平、消灭;平常;野兽足掌的掌面等意义。如《说文》:“夷,平也。从大,弓亦声”。所以“夷”可拆字为平字。
二、“夷”还读yi,二声,是语助词,相当于“焉”。比如《诗经·秦风·黄鸟》中,“维此女子,伤如之何?匪饥匪渴,德也不归。人心易迁,我劳如何?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鳣匪鲔,潜逃于渊。彼女子,于归,伤如之何?於粲洒扫,陈馈八簋。谓女迁于王都,曰维于予归,曰就维于予御。维彼何人,我无仪。敢问维何。室人交遍,言我无仪。此彼何人,发维百朋。彼其之子,不与我言。维此百朋,维以不亦?匪刀匪嚊,秋阳以暴。匪兕匪熊,率彼旷野。于嗟人兮,何以召呼?优哉游哉,聊以行乎。”
三、“夷”读di,四声,比如“彝族”,这是以少数民族的同音异写形式而存在的字。
四、“夷”也读qi,四声,《康熙字典》记载,音祁。古地名,夷水,在巴郡鱼复县。汉王霸为渔复尉,依水立名曰祁,音义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