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鲁属什么?
属木。
五德终始说形成于战国晚期,盛行于西汉,后来随着朝代兴替而交替演变。五德终始说以五行为理论基础,将黄帝至汉朝的每个朝代分为“所胜”、“所不胜”二德来阐明其间的递嬗规律,用此来解释朝代变更等种种社会大事发生的原因和根据。
五行,是古代道学中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构成。五行学说将这种物质视为气,并认为这五种气的运行规律,可以阐释宇宙万物的产生、消长、变化和发展。
以五行来说明宇宙的形成,是阴阳家邹衍创立的“五德终始”说。在这五种气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作用,一是相生相克,一是相持相胜。
相生相克是一种协调的关系。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相克的顺序则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持相胜是一种矛盾的关系,它使相持双方出现“合”与“冲”的状态(木与土,火与水,金与金分别相冲,木与火,火与土,土与金,金与水,水与木则分别相合)。
这种矛盾是不能自动解决的。只有借助于第三者,才能破坏原先相持双方的平衡关系而达成一种新的平衡。如木与土相冲,如果一方得水(相生或相克)之助,那么,原先的“冲”势就会被一方压倒。这在五行上就称为“合杀”。
“合杀”是五行矛盾处理的一种形式。在古代的阴阳家、方士们看来,万事万物,无不受着这五种物质的作用和支配。这种思潮一直支配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