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编号结局是什么?
片名少女编号里的“少女”指的是那些被杀的女孩子,“编号”指的是FBI为案件所编的号。影片在开始和结束处都出现了对这个片名的强调,这不仅仅是对案件本身的介绍,也表明了本片着力于呈现这个案件本身。案件从一开始就成为事件本身,而不是仅仅作为叙事工具而存在。影片末尾,随着各种声音的回响,我们似乎重新回到影片的初始场景,在影片的最后,它又回到了本初的位置,回到了它开始的位置。它既没有终结,也没有新的更迭,只是对开始场景的一次重复。
片头和片尾之间是影片展示的整个犯罪过程。整个犯罪过程是由一系列的重复所构成,首先是一个小女孩被绑架、殴打、虐待、杀害。然后是新的小女孩被绑架、殴打、虐待、杀害,如此反复,形成一种循环的暴力模式和观影经验,直到案件被侦破,犯罪行为停止。这似乎是典型的罪案片所遵循的叙事模式,但是,这样的叙事模式又被本片所打破。
影片通过声音和影像之间的频繁切换来干扰既有的观影经验,从而打破影片的线性叙事。这种切换不仅表现在声音和影像的分野上,还表现在两个场域之间,一个场域是现实的犯罪者和执法者的场域,另一个场域是女孩本人的场域。两个场域分别由不同的声音代表:一个是案件侦破过程中执法者的声音和犯罪者的声音,一个是女孩本人的声音,是本片所谓的“少女”之音。
影片片头引言明确指出了少女的声音的重要性:“关于这个案件,我们已拥有大量的信息,然而,最重要的线索,是来自那些女孩的。”在影片中,这些少女以声音的形式在片中各处游荡。当执法者的叙事开始展开时,少女的声音也伴随着开始出现,她们的说话声、笑声、哭喊声不断在影片中出现。同时,这些女孩本人的故事也随着片头引言的指引开始浮现。这些故事使女孩们摆脱了被定义、被物化的状态,作为个体的人回归于影片之中。
这些女孩的作为个体人的复归,与犯罪故事形成一种二元化的表述。这种二元化的表述贯穿整个影片,使影片避免了陷入既定的叙事模式而不能自拔,因此,执法者的叙事和女孩个体的叙事之间不是主次关系,而是并列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甚至女孩个体的叙事时常侵入执法者叙事。由此,女孩个体的叙事成为反暴力的声音,在片中对抗暴力话语和执法者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