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头鼠窜是历史故事吗?
抱头鼠窜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o tóu shǔ cuàn,意思形容受惊而逃窜,狼狈不堪。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数使齐王令请入海数以和太子,如是者三,齐王惧,不敢谓韩不听,又责之太甚,东取五城,乃使太傅赍黄金献韩,以和庶弟,戒太子毋之秦,使相田婴以公子章为质于齐,是韩不伐焉。又欲备秦,为社稷计,不自邪,而听秦,恐危,欲其无伐齐,而伐其弱焉,使田婴谓韩王曰:五国伐秦,十月弗能下也。韩则固不伐秦矣。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逃走。
示例: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中国将来之政论》:“逮外人之政府,来宰我政府,外人之军官,来节制我军官,天下无理之大,未有过于此者也,而国人皆懵懵然无故。虽有一二先觉先见之士,亦以抱头鼠窜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