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有哪些故事和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期,秦始皇修筑长城,强迫男丁去当苦力,范喜良新婚出逃被抓役,送饭的孟姜女寻至长城工地,却被告知范喜良已死,尸骨被裹在城内。孟姜女在长城日夜痛哭竟使长城倒了800里,终于见到了范喜良的尸首。她怀抱遗体痛哭,哭毕投海而死。
万里长城永不倒
相传,明朝修筑长城,有个名叫肖显的总工程师,他领人修了一段又一段,都倒塌了,却找不到原因。肖显急得抓耳挠腮,连头发都抓直了。一天夜里,肖显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来了个白发老者,对肖显说:你筑上一段塌一段,是因为长城要顶天,不接地。你是肖显,是个草头人,靠你筑长城,天哪能顶住?
肖显急问:怎么办呢?老者捋着胡须说:找个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日子,把五谷杂粮和在泥里筑城,就顶天接地,金、木、水、火、土五方大神都会来保佑长城。肖显醒来,想起自己姓草头肖,必是取金字,于是开始择吉日督工。
这天,东方刚露出鱼肚白,肖显带领人马,来到工地,抓起一把黄土,又随手洒了一些五谷杂粮进去,然后又捧起泥碗舀了一舀水,加在土里,拌和均匀,分给工匠。工匠把泥团扔到城墙缝里,用力一夯,嘿!瓷实多了。天渐渐暗下来了,长城也修得更结实,在群山中已蜿蜒起伏了。
到了傍晚,肖显觉得又饥又渴,便走回屋内,顺手端起妻子正准备给他下酒的泡蒜,就着一盘炸黄豆和一盘炒花生,几口便下了肚。他正喝得起劲,突然觉得腹痛难忍,接着大喊一声,身子向后一仰,没了气。肖显手下人急忙围过来,正为大师傅驾鹤西归而痛哭不已,突然看到肖显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长城内外的传说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乃日斯台苏木和包头达茂旗希拉穆仁镇交界有一条山梁叫作乃门塔拉。
相传元朝时,成吉思汗的三女儿额森格格(有资料称:额森格格,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次子帖木尔的之妻,“额森”,蒙语为“福禄”之意,故她被称为额森公主)从外地归还,途经乃门塔拉山梁时,见这里山青水绿,牛肥马壮,心想这是福禄之地,遂在这里建起一座华丽的宫廷别墅,在这里居住。
成吉思汗率领各部首领和众将,在今鄂尔春台苏木巴音其其格壕北的敖包山上召开了庆功会,他们吃着、唱着、跳着、欢乐着,并在敖包山上立了12个石头敖包(象征12部落),又堆了3个土敖包,命名为“达罕巴彦乌拉其”后来,蒙汉群众在这里筑起屏障,在北部山顶修了长城。
额森格格在乃门塔拉久住不归,成吉思汗亲自来到乃门塔拉,劝说额森格格随他走,但额森格格没有跟着成吉思汗走,成吉思汗很不高兴,说:“你不要忘了你是我的女儿,这里不是你的家!”额森格格听了这话也不示弱,说:“我在这儿住了这么长时间,把根扎下了,这里有吃有住的,这里就是我的家。即使你不同意,我也不走了!”成吉思汗气得一甩袖子和侍人走出了门。
成吉思汉走后,额森格格感到无限悲伤,她骑上马,向着北面(东怀宝滩子)走去,边走边唱,歌声嘹亮,悲壮感人。唱到伤心处,她放声号啕大哭,由于歌声太悲伤,眼泪流到地上,土地变成了黑色,马走到这儿,马蹄子踩到黑色的土壤上,溅了一身黑土疙瘩,额森格格也成了黑人。后来,人们把额森格格走过的这个滩子叫作“东怀宝滩子”,把马踩黑的地方叫作了“黑格格滩”,把额森格格的泪滴土地命名为达拉特旗的黑水川。
额森格格离开成吉思汉后,日日夜夜思念自己的父亲,常常独自一人到高山上去看那条通往内地的路。一天傍晚,额森格格又来到高山上向南张望时,忽然听到山下有杀猪宰羊和人们欢歌的声音。她听那曲调非常陌生奇特,很自然地也唱起来,正唱得起劲时,回头一望,哎哟!天快黑了,她急忙拨转马头往回跑,当她来到山梁时,天已经黑了。她坐在了马背上,闭着眼睛唱啊唱,当睁开眼一看时,哎哟!一溜像冰又像雪的白色城墙立在她面前。额森格格这才知道自己唱了一天,唱来了长城,因此这个山梁就有了个美丽的名字“乃门塔拉”。“乃门”的蒙古语是“歌唱”的意思,“塔拉”是“山梁”的意思,整个的意思就是“唱歌的山梁”(亦称为“歌梁”)。
长城的传说是个美丽的传说,它表达了蒙汉群众的美好心愿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传说在蒙汉同胞的心目中,长城是和平的象征,是吉祥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