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有哪些成语?
历史故事有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草木皆兵、凿壁偷光、破釜沉舟、负荆请罪、毛遂自荐、纸上谈兵等等。
1、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昏庸无能,被忠臣伍子胥和越国国王勾践设计。越国在勾践带领下,大败吴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勾践入吴宫服劳役三年,为吴王夫差驾车喂马。勾践深受感动和激励,回国后便立志雪耻图强,立志报仇。他惟恐一时的奢侈而毁了前番的苦心经营于是睡在未轧的稻柴上,在饭食里插上一把尖刀,以此激励自己。
后来终于又使越国强大起来。前473年,越国士兵在吴国郊外大喊:“我越国勾践让你等着!”夫差气急败坏,病死于内。
2、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夹在秦国两面,魏将庞涓多次率军进攻赵国。庞涓的军师孙膑利用“围魏救赵”的计策,设计引诱魏军主力直扑赵国,趁庞涓带大军离开大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之际,孙膑又率军攻打大梁。庞涓不得不回军援救,而一路疲惫的魏军刚回到大梁,被孙膑率军打得落花流水。
魏军惨败,魏国的领土也被一分为二,魏国国力大减,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了。
3、完璧归赵
战国時期的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在得到美玉“和氏璧”后,秦国强暴,生怕受骗,不肯轻易交璧,遂派擅长外交的蔺相如出使秦国,以智谋巧妙周旋,迫使秦玉归还赵国,史称“完璧归赵”,表现了“智勇”。
4、草木皆兵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列阵长安城外,进取东晋中原的局面。此时东晋的统治区和实力都比前秦要弱。但是苻坚一心想吞并东晋,遂亲率步兵六十多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进攻淮南。
东晋王朝闻讯,文武百官纷纷劝晋孝武帝司马曜派兵拒敌。可是晋孝武帝和谢安、谢玄等主张依靠长江天险,守住建康,以免出现灭亡之祸。
当秦军越过长江,晋军以少胜多,获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5、凿壁借光
西汉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然而家中没有蜡烛(蜡烛很贵重),邻近人家都灯火明亮,他却因故无法看书,以致于他为之苦恼不已。这一情景,匡衡脑海中突然闪出一条巧计——“邻家烛光透过缝隙,正好照耀在我的墙上!”。于是,他每天都在墙上凿个洞,让邻家的烛光透过来了。从此他便利用这微弱的光线看起了书。最终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6、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兵主要在河南滑县决战。项羽为了鼓舞士气,给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作战前,他带头把作战用的釜(锅)和舟(船)凿沉,使将士们有所觉悟,奋勇作战、争先。最后,楚军大获全胜。
公元前206年,刘邦统率汉军约五十六万人进军咸阳以东,秦三世子婴投降。秦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