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说变态暗示什么?
“变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是个贬义词。可是,在古代汉语里,它是一个中性词,意思只是“与众不同”“不合常理”而已。 比如《礼记·檀弓下》里有这样一句:“礼,不亲迎,故书不载。今之所谓‘不用文’者,是也。虽女乐不减,而男子亦为之,是故谓之‘变态’。”
这句话的意思是:按照礼仪,男方不应该亲自去迎接女方,因此史书上才没记载这种迎娶方式。现在所谓的“不走寻常路”的婚礼,就是这种形式。虽然看上去很奇怪,但其实是合情的——男女双方都是成年人了,男方可由兄长代劳迎亲,女方也可以由姊妹代劳送亲。所以,这是“变态”,而不是“变态”。 同样是在《礼记》里,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带着弟子们去鲁桓公庙祭祀。祭祀结束之后,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有人在这座庙里祭祀,却被人骂作无耻之人,这算不算亵渎神明呢?”孔子说:“不是。这个人不懂得祭祀后应该怎样离开才是有礼的表现,因而受到讥讽,就像我不懂得射箭、驾车一样,难道我会因此成为无赖吗?” 这个故事里的“不知变而谓之为野”的“不变”与“变态”,都是表达不同语境下的“不合礼”的行为,并不是贬义词。直到宋朝,人们还认为“变态”是中性词。
宋代叶适在《习学记言》里谈到司马光著述的《资治通鉴》时,说司马光“删去古史繁复异同,使语脉清晰,条理分明,虽其中或有须臾之误,也不足为病。若其大指不失,自是历史家‘断烂朝报’中出,可为帝王师矣。此非深于史者不道。”这段话的意思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虽然在细节上存在错误,但因为整体思路是正确的,而且写得清楚明白,这些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用现代语法来分析,我们可以说:“虽其中有须臾之误(主句),不足为病(宾句)。” “不足为病”的“不足”,在这里是程度副词,表示“不至于”“谈不上”。
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变态”在古代汉语里并非贬义词;而现代汉语之所以把“变态”用作贬义词,是因为受到了西方语言的影响——英语的abnormal和德语的abnormal都是形容词,表达的意思也是“不正常”“异乎寻常”,而这些语言中的名词abnormality也就有了“反常”“变态”的意思。